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要求,聚焦支点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文化创新战略,全力打造长江文化高地,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承办,长江沿线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支持,湖北音协声乐歌剧学会、湖北音协合唱学会、湖北省华夏艺术传播研究院、武汉歌舞剧院、武汉爱乐乐团、湖北交响乐团、柏斯音乐集团、武汉琴台音乐厅等单位协办的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系列活动于9月中旬在武汉成功举办。
启动音乐会暨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展演现场
一、多家单位参演,以乐惠民助推长江文化艺术季
音乐周于9月15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盛大启动,19日圆满闭幕。音乐周闭幕后,省文联于20日组织召开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座谈会。
“启动音乐会暨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展演、武汉音乐学院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优秀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闭幕音乐会暨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等五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围绕“长江主题、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创作核心,用音乐的形式反映长江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生态保护的巨大成就和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着力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湖北故事、中国故事。
本届音乐周参演单位42个,参演人员达1720余人次(其中外邀歌唱家32人)。据不完全统计,音乐厅现场观摩人数7000余人次,线上观众达1200万人次。音乐周展演为公益演出,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五场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准的音乐会,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了长江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体现了湖北“中部支点、长江之心”的使命担当,做到了以文惠民、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指挥:周进,演奏: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
二、多元艺术表达,以乐为笔绘就长江沿线全景图
音乐周以“组歌、民族管弦乐作品、民族歌剧选段、交响乐作品和合唱作品”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构建起立体的长江音乐叙事。
1.启动音乐会暨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展演。
组歌以声乐套曲为结构,以现场交响音乐会呈现,将长江文脉、长江文化、长江文明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融入一体交相辉映。
序歌《神女说》/上篇,梦在高原《格拉丹冬雪光》《花儿》《三星堆》《彩云归》《在时光码头》/中篇,心在路上《三峡之书》《稀客来到我的家》《家在山水间》《遇见知音》《龙舟竞自由》/下篇,爱在海洋《绣江南》《一粒稻米》《大江之上》《外滩外》《海上路》/尾声《我们就是长江》等17首作品以“长江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长江”的创作理念,通过独唱、对唱、重唱、小组唱、领唱与合唱、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多元的音乐形式以及融合创新的艺术手段,讲述新时代长江故事,彰显新时代长江气象,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主题内涵。
混声合唱《在时光码头》,合唱:江汉大学春潮合唱团
2.武汉音乐学院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上半场,精选编钟与民族管弦乐组曲《和鸣》中的《楚宫夜宴》《桃花流水》《楚腰》《穆商殇》四个乐章进行展演,每个乐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相容;既传承了中国古代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音和谐和鸣,又呈现了“钟鼓谐鸣、雅俗共生、八方土风兼收并蓄而自成一体”的荆楚风格。两千多年前的古器编钟与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共同奏出和谐之音,可谓“古今和鸣”。传统编钟与现代民族管弦乐的融合性表现,凸显了荆楚优秀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和民族性表达。
下半场,民族管弦乐《楚魂》四个乐章《筚路蓝缕》《天歌地舞》《章华长袖》《奋翅而飞》展演,体现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追新逐奇的开拓进取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会精神、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作品以古楚地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结合曲作者对文献中楚之“魂”的深刻理解,以当代人的视角讲述了湖北故事、刻画了荆楚大地盛世美景、展现了湖北广大人民的浪漫气质与精神风貌。
3.优秀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
开场,歌剧《洪湖水赤卫队》选段《洪湖水浪打浪》/上半场,经典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党的女儿》《白毛女》《红珊瑚》《伤逝》《刘三姐》11个唱段/下半场,优秀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天使日记》《长征》《青春之歌》《张富清》《有爱才有家》《苍原》《沂蒙山》10个唱段/尾声,歌剧《江姐》选段《红梅赞》等共计23个唱段展演中,既刻画了长江沿线的英雄人物形象,又讲述了黄河岸边的典型人物事迹。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省文联、省音协特邀请了“中国音乐金钟奖”和“湖北音乐金编钟奖”评委、获奖者以及全国知名歌唱家代表领衔这场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来自中央歌剧院、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歌舞剧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武汉歌舞剧院、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院团专业歌剧演员,携手我省优秀青年歌手,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族歌剧和优秀民族歌剧唱段中,与湖北交响乐团、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合唱团一起,用歌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让红色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芒。
4.《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
上半场,交响序曲《高峡出平湖》将源自壮丽诗篇《水调歌头·游泳》灵感,采用交响诗和序曲的曲式结构,结合湖北西陵峡两岸的五句子山歌和民俗风情舞蹈的节奏等素材表现得淋漓尽致。钢琴协奏曲《长江》由五个乐章组成,曲作者选取唐代与明代有关长江的五首经典诗词《大江来从万山中》《朝辞白帝彩云间》《鼓声劈浪鸣千雷》《春来江水绿如蓝》《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乐章标题及内容表现,力求体现长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前四个乐章音乐材料分别整合自然数字(格拉丹冬山峰6621米)、长江流域民歌号子以及作者歌曲等元素进行转化与发展,以彰显自然长江、人文长江、现代长江的永恒魅力。第五乐章采用“回顾”的思路,整合运用前面四个乐章的乐思与材料,以抒发传递“不忘来时路,扬帆新征程”的时代感悟。
下半场,交响诗《黄鹄临江赋》写作技法采取变换倒影与对位贯穿四个段落分配到木管、弦乐、铜管以及色彩乐器,通过各个声部乐器的演奏得到不同呈现效果,用音乐勾勒出烟波江上旧时黄鹄矶的兴衰起落与现实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奋进篇章。交响曲《长江》第一乐章《格拉丹东雪峰-通天河-金沙江》开门见山地奏响了雄伟壮丽的格拉丹东雪山主题,作为长江的象征,以各种变奏形式贯穿全曲。呈示部通过对比鲜明的主题和副题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展现出音乐形象上的表现力;第二乐章《川江号子》在激烈粗犷的快板和激烈强悍的“拼搏号子”中交响化展开,以川江号子的节奏律动性,直接简朴的方式表现了船夫们与川江的激流险滩搏斗的情景,歌颂了长江两岸人民的精神力量。
5.闭幕音乐会暨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
开场歌曲《长江之歌》/上半场,长江沿线经典民歌《花儿与少年》《小河淌水》《太阳出来喜洋洋》《幸福歌》《喇叭调》《数蛤蟆》《浏阳河》《请茶歌》《挑担茶叶上北京》《凤阳花鼓》《紫竹调》《对鸟》《康定情歌》《龙船调》《茉莉花》和原创歌曲《我家就在长江边》/下半场,长江沿线优秀原创歌曲《长江汉江》《金不换银不换》《白云深处》《叫一声我的哥》《直尕思得》《我问长江》/尾声歌曲《我的祖国》等共24首“长江主题”合唱作品,由湖南音协合唱团、江西音协合唱团、安徽音协合唱团、江苏音协合唱团、湖北音协合唱学会合唱团、江汉大学春潮合唱团、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合唱团、华中农业大学流声合唱团、湖北师范大学小燕子合唱团、武汉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海燕合唱团、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协会合唱团、武汉广电少儿合唱团、武汉育才寄宿实验小学天玺合唱团等13个合唱团,近800名合唱演员,特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剧团和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等声乐演员领唱。
闭幕音乐会以合唱艺术形式,展现了长江流域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谱写长江生态与文明交相辉映的壮美诗篇,反映了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十年的华丽蜕变,让广大观众在歌声中聆听新时代长江的生态觉醒与文明复兴,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乐章,歌颂长江这条奔腾不息的绿色长廊,必将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永不衰竭的动力。
三、多方力量联动,以乐筑梦携手长江音乐大舞台
本届音乐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指导-主办-承办-支持-协办”五级联动机制的高效运转。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为活动锚定了“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的核心方向,确保内容创作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兼具艺术高度;湖北省文联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全省和长江沿线文化资源,为活动搭建起跨区域、跨领域的交流平台。
承办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湖北省音协作为省级文艺家协会,充分发挥了“两个优势”的作用,在音乐周的策划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管理、监督落实上尽显职能,科学统筹、任务分配、计划实施、完善提升等方面精准到位,主抓了《长江组歌》展演、优秀歌剧选段音乐会、“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北省音协团体会员(单位)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凭借专业的创作与演出团队,分别承担了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的作品创作与多场音乐会的演出任务;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则在《长江组歌》“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的编排演出中展现了深厚的艺术积淀。长江沿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的支持,让活动突破地域限制,将不同地域的长江文化特色纳入音乐周,实现了“一江同源,多元共生”的文化交流格局。
协办单位与参演群体的广泛参与,更让音乐周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武汉琴台音乐厅提供了专业的演出场地与技术支持,确保每一场音乐会的音效达到最佳效果;柏斯音乐集团作为驻鄂“长江”钢琴品牌的生产企业,为音乐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湖北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武汉歌舞剧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中心、中国邮政武汉艺术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等院校院团,湖北音协声乐歌剧学会、合唱学会、钢琴学会、弦乐学会、古筝学会、民族管乐学会、少儿音乐学会,与各市(州)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同台演出,既有专业院团的精湛技艺,又有民间音乐人带来的原生态长江小调,让音乐周既有“高大上”的艺术水准,又有“接地气”的群众温度。
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合唱团演唱湖南民歌
四、文化价值延伸,以乐为媒打造长江文艺新高地
音乐周闭幕后举行的“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座谈会,将活动的价值从“艺术呈现”延伸至“创作传承”。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代表围绕“长江主题”新时代音乐作品创作生产展演等情况展开研讨,探讨长江文化的艺术表达,聚焦长江文化的音乐表现,挖掘长江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长江音乐周注入了深邃的思想力量,奏响了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乐章,并针对“长江音乐周”系列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未来规划。
“长江主题”聚焦音乐创作生产座谈会现场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表示,“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系列活动的圆满举办,标志着“长江音乐周”已具备初步的品牌效应,系列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极具特色,体现了湖北以及长江沿线音协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并建议湖北省文联先向湖北省委宣传部总结汇报,再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向中宣部文艺局汇报,争取得到中宣部文艺局的支持,在下一步把“长江音乐周”打造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文艺品牌。
会议由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主持。会上,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协主席胡志平介绍“长江主题”湖北原创音乐作品创作生产、宣传推广情况。近年来,湖北省文联、省音协会围绕长江主题,创作了150余首原创歌曲,举办了“长江主题”优秀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完成了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的创作和2次展演,创作了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和鸣》、民族管弦乐《楚魂》、交响序曲《高峡出平湖》、钢琴协奏曲《长江》等30余部原创交响乐作品。在歌剧、歌舞剧、音乐剧方面,创作了以真实事迹、抗疫前线、茶文化、脱贫故事等为背景的多部作品。多部作品入选央视春晚、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同时举办了重要音乐活动展演推广,此外还通过出版发行和相关平台网络宣传推广,在各大平台、网络媒体、电台频率以及音乐网站宣传推广,产生了社会效应。
长江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代表就音乐周活动交流了观后感并提出了建议。认为“长江音乐周”应在中国音协和长江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宣传部、文联的领导下,进一步凝聚长江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的力量,提前谋划和深度介入,将更多优秀的、地域特色鲜明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让“长江音乐周”成为展示长江文化、音乐艺术的重要窗口。同时,建议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并着力打造品牌IP,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广泛提升活动影响力,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及知名音乐家的积极参与。此外,与会专家还探讨了建立长江音乐作品库的可行性,致力于储备展演人才,系统收集和整理沿线各省的杰出音乐作品,为后续的创作和展演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
从音乐会展演到创作生产展演座谈研讨,从专业院校院团到新兴音乐群体,长江音乐周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长江沿线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力量,既让观众“听见”了长江的文脉、文化、文明,更让新时代的长江故事、湖北故事、中国故事通过跳跃的音符走向更远的远方,为长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支点建设、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新的文化力量。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9-22 来源: 作者:文/李沛芳 摄影/闫京东 秦江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要求,聚焦支点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文化创新战略,全力打造长江文化高地,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承办,长江沿线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支持,湖北音协声乐歌剧学会、湖北音协合唱学会、湖北省华夏艺术传播研究院、武汉歌舞剧院、武汉爱乐乐团、湖北交响乐团、柏斯音乐集团、武汉琴台音乐厅等单位协办的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系列活动于9月中旬在武汉成功举办。
启动音乐会暨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展演现场
一、多家单位参演,以乐惠民助推长江文化艺术季
音乐周于9月15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盛大启动,19日圆满闭幕。音乐周闭幕后,省文联于20日组织召开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座谈会。
“启动音乐会暨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展演、武汉音乐学院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优秀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闭幕音乐会暨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等五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围绕“长江主题、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创作核心,用音乐的形式反映长江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生态保护的巨大成就和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着力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湖北故事、中国故事。
本届音乐周参演单位42个,参演人员达1720余人次(其中外邀歌唱家32人)。据不完全统计,音乐厅现场观摩人数7000余人次,线上观众达1200万人次。音乐周展演为公益演出,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五场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准的音乐会,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了长江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体现了湖北“中部支点、长江之心”的使命担当,做到了以文惠民、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指挥:周进,演奏: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
二、多元艺术表达,以乐为笔绘就长江沿线全景图
音乐周以“组歌、民族管弦乐作品、民族歌剧选段、交响乐作品和合唱作品”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构建起立体的长江音乐叙事。
1.启动音乐会暨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展演。
组歌以声乐套曲为结构,以现场交响音乐会呈现,将长江文脉、长江文化、长江文明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融入一体交相辉映。
序歌《神女说》/上篇,梦在高原《格拉丹冬雪光》《花儿》《三星堆》《彩云归》《在时光码头》/中篇,心在路上《三峡之书》《稀客来到我的家》《家在山水间》《遇见知音》《龙舟竞自由》/下篇,爱在海洋《绣江南》《一粒稻米》《大江之上》《外滩外》《海上路》/尾声《我们就是长江》等17首作品以“长江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长江”的创作理念,通过独唱、对唱、重唱、小组唱、领唱与合唱、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多元的音乐形式以及融合创新的艺术手段,讲述新时代长江故事,彰显新时代长江气象,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主题内涵。
混声合唱《在时光码头》,合唱:江汉大学春潮合唱团
2.武汉音乐学院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上半场,精选编钟与民族管弦乐组曲《和鸣》中的《楚宫夜宴》《桃花流水》《楚腰》《穆商殇》四个乐章进行展演,每个乐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相容;既传承了中国古代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音和谐和鸣,又呈现了“钟鼓谐鸣、雅俗共生、八方土风兼收并蓄而自成一体”的荆楚风格。两千多年前的古器编钟与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共同奏出和谐之音,可谓“古今和鸣”。传统编钟与现代民族管弦乐的融合性表现,凸显了荆楚优秀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和民族性表达。
下半场,民族管弦乐《楚魂》四个乐章《筚路蓝缕》《天歌地舞》《章华长袖》《奋翅而飞》展演,体现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追新逐奇的开拓进取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会精神、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作品以古楚地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结合曲作者对文献中楚之“魂”的深刻理解,以当代人的视角讲述了湖北故事、刻画了荆楚大地盛世美景、展现了湖北广大人民的浪漫气质与精神风貌。
3.优秀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
开场,歌剧《洪湖水赤卫队》选段《洪湖水浪打浪》/上半场,经典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党的女儿》《白毛女》《红珊瑚》《伤逝》《刘三姐》11个唱段/下半场,优秀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天使日记》《长征》《青春之歌》《张富清》《有爱才有家》《苍原》《沂蒙山》10个唱段/尾声,歌剧《江姐》选段《红梅赞》等共计23个唱段展演中,既刻画了长江沿线的英雄人物形象,又讲述了黄河岸边的典型人物事迹。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省文联、省音协特邀请了“中国音乐金钟奖”和“湖北音乐金编钟奖”评委、获奖者以及全国知名歌唱家代表领衔这场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来自中央歌剧院、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歌舞剧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武汉歌舞剧院、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院团专业歌剧演员,携手我省优秀青年歌手,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族歌剧和优秀民族歌剧唱段中,与湖北交响乐团、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合唱团一起,用歌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让红色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芒。
4.《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
上半场,交响序曲《高峡出平湖》将源自壮丽诗篇《水调歌头·游泳》灵感,采用交响诗和序曲的曲式结构,结合湖北西陵峡两岸的五句子山歌和民俗风情舞蹈的节奏等素材表现得淋漓尽致。钢琴协奏曲《长江》由五个乐章组成,曲作者选取唐代与明代有关长江的五首经典诗词《大江来从万山中》《朝辞白帝彩云间》《鼓声劈浪鸣千雷》《春来江水绿如蓝》《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乐章标题及内容表现,力求体现长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前四个乐章音乐材料分别整合自然数字(格拉丹冬山峰6621米)、长江流域民歌号子以及作者歌曲等元素进行转化与发展,以彰显自然长江、人文长江、现代长江的永恒魅力。第五乐章采用“回顾”的思路,整合运用前面四个乐章的乐思与材料,以抒发传递“不忘来时路,扬帆新征程”的时代感悟。
下半场,交响诗《黄鹄临江赋》写作技法采取变换倒影与对位贯穿四个段落分配到木管、弦乐、铜管以及色彩乐器,通过各个声部乐器的演奏得到不同呈现效果,用音乐勾勒出烟波江上旧时黄鹄矶的兴衰起落与现实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奋进篇章。交响曲《长江》第一乐章《格拉丹东雪峰-通天河-金沙江》开门见山地奏响了雄伟壮丽的格拉丹东雪山主题,作为长江的象征,以各种变奏形式贯穿全曲。呈示部通过对比鲜明的主题和副题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展现出音乐形象上的表现力;第二乐章《川江号子》在激烈粗犷的快板和激烈强悍的“拼搏号子”中交响化展开,以川江号子的节奏律动性,直接简朴的方式表现了船夫们与川江的激流险滩搏斗的情景,歌颂了长江两岸人民的精神力量。
5.闭幕音乐会暨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
开场歌曲《长江之歌》/上半场,长江沿线经典民歌《花儿与少年》《小河淌水》《太阳出来喜洋洋》《幸福歌》《喇叭调》《数蛤蟆》《浏阳河》《请茶歌》《挑担茶叶上北京》《凤阳花鼓》《紫竹调》《对鸟》《康定情歌》《龙船调》《茉莉花》和原创歌曲《我家就在长江边》/下半场,长江沿线优秀原创歌曲《长江汉江》《金不换银不换》《白云深处》《叫一声我的哥》《直尕思得》《我问长江》/尾声歌曲《我的祖国》等共24首“长江主题”合唱作品,由湖南音协合唱团、江西音协合唱团、安徽音协合唱团、江苏音协合唱团、湖北音协合唱学会合唱团、江汉大学春潮合唱团、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合唱团、华中农业大学流声合唱团、湖北师范大学小燕子合唱团、武汉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海燕合唱团、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协会合唱团、武汉广电少儿合唱团、武汉育才寄宿实验小学天玺合唱团等13个合唱团,近800名合唱演员,特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剧团和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等声乐演员领唱。
闭幕音乐会以合唱艺术形式,展现了长江流域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谱写长江生态与文明交相辉映的壮美诗篇,反映了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十年的华丽蜕变,让广大观众在歌声中聆听新时代长江的生态觉醒与文明复兴,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乐章,歌颂长江这条奔腾不息的绿色长廊,必将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永不衰竭的动力。
三、多方力量联动,以乐筑梦携手长江音乐大舞台
本届音乐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指导-主办-承办-支持-协办”五级联动机制的高效运转。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为活动锚定了“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的核心方向,确保内容创作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兼具艺术高度;湖北省文联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全省和长江沿线文化资源,为活动搭建起跨区域、跨领域的交流平台。
承办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湖北省音协作为省级文艺家协会,充分发挥了“两个优势”的作用,在音乐周的策划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管理、监督落实上尽显职能,科学统筹、任务分配、计划实施、完善提升等方面精准到位,主抓了《长江组歌》展演、优秀歌剧选段音乐会、“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北省音协团体会员(单位)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凭借专业的创作与演出团队,分别承担了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的作品创作与多场音乐会的演出任务;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则在《长江组歌》“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的编排演出中展现了深厚的艺术积淀。长江沿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的支持,让活动突破地域限制,将不同地域的长江文化特色纳入音乐周,实现了“一江同源,多元共生”的文化交流格局。
协办单位与参演群体的广泛参与,更让音乐周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武汉琴台音乐厅提供了专业的演出场地与技术支持,确保每一场音乐会的音效达到最佳效果;柏斯音乐集团作为驻鄂“长江”钢琴品牌的生产企业,为音乐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湖北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武汉歌舞剧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中南民大音乐舞蹈学院、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中心、中国邮政武汉艺术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等院校院团,湖北音协声乐歌剧学会、合唱学会、钢琴学会、弦乐学会、古筝学会、民族管乐学会、少儿音乐学会,与各市(州)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同台演出,既有专业院团的精湛技艺,又有民间音乐人带来的原生态长江小调,让音乐周既有“高大上”的艺术水准,又有“接地气”的群众温度。
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合唱团演唱湖南民歌
四、文化价值延伸,以乐为媒打造长江文艺新高地
音乐周闭幕后举行的“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座谈会,将活动的价值从“艺术呈现”延伸至“创作传承”。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代表围绕“长江主题”新时代音乐作品创作生产展演等情况展开研讨,探讨长江文化的艺术表达,聚焦长江文化的音乐表现,挖掘长江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长江音乐周注入了深邃的思想力量,奏响了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乐章,并针对“长江音乐周”系列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未来规划。
“长江主题”聚焦音乐创作生产座谈会现场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表示,“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系列活动的圆满举办,标志着“长江音乐周”已具备初步的品牌效应,系列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极具特色,体现了湖北以及长江沿线音协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并建议湖北省文联先向湖北省委宣传部总结汇报,再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向中宣部文艺局汇报,争取得到中宣部文艺局的支持,在下一步把“长江音乐周”打造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文艺品牌。
会议由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主持。会上,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协主席胡志平介绍“长江主题”湖北原创音乐作品创作生产、宣传推广情况。近年来,湖北省文联、省音协会围绕长江主题,创作了150余首原创歌曲,举办了“长江主题”优秀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完成了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的创作和2次展演,创作了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和鸣》、民族管弦乐《楚魂》、交响序曲《高峡出平湖》、钢琴协奏曲《长江》等30余部原创交响乐作品。在歌剧、歌舞剧、音乐剧方面,创作了以真实事迹、抗疫前线、茶文化、脱贫故事等为背景的多部作品。多部作品入选央视春晚、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同时举办了重要音乐活动展演推广,此外还通过出版发行和相关平台网络宣传推广,在各大平台、网络媒体、电台频率以及音乐网站宣传推广,产生了社会效应。
长江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代表就音乐周活动交流了观后感并提出了建议。认为“长江音乐周”应在中国音协和长江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宣传部、文联的领导下,进一步凝聚长江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协的力量,提前谋划和深度介入,将更多优秀的、地域特色鲜明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让“长江音乐周”成为展示长江文化、音乐艺术的重要窗口。同时,建议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并着力打造品牌IP,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广泛提升活动影响力,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及知名音乐家的积极参与。此外,与会专家还探讨了建立长江音乐作品库的可行性,致力于储备展演人才,系统收集和整理沿线各省的杰出音乐作品,为后续的创作和展演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
从音乐会展演到创作生产展演座谈研讨,从专业院校院团到新兴音乐群体,长江音乐周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长江沿线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力量,既让观众“听见”了长江的文脉、文化、文明,更让新时代的长江故事、湖北故事、中国故事通过跳跃的音符走向更远的远方,为长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支点建设、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新的文化力量。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