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黄陂区委宣传部、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办,黄陂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临空投集团公司承办的“木兰印象”美术展启动仪式暨创作研讨会在武汉黄陂空港新城创智园区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省市文联、美协、武汉美术馆及湖北美术学院等机构的艺术家代表与业内名家,以艺术创作和研讨交流为契机,为黄陂区文化强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此次“木兰印象”美术展,是黄陂区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实践,亦是响应省市文化发展部署的生动行动。展览汇集省内42位艺术名家的60幅作品,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类别,风格兼具具象与抽象表达。这些作品均源自艺术家近两年走遍黄陂山水的创作实践,既展现了木兰山的灵秀、木兰湖的澄澈等自然之美,也描绘了樾和林泉的厚重、大余湾的古韵等人文风貌,更生动定格了黄陂乡村振兴的幸福场景与“两山”理念实践的鲜活图景,为观众奉上精彩的视觉盛宴。
“黄陂作为木兰传说的起源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沈伟表示,本次展览以艺术方式创新诠释木兰文化,展出作品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精彩演绎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擦亮了木兰文化品牌,扩大黄陂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影响力。
“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情感,好的作品总能触动人心,传递时代的精神力量。”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说,黄陂不仅是武汉城市之根,也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本次展品的质量高,内容题材丰富多彩,通过艺术名家的画笔,生动展现了黄陂的自然风貌、人文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助力黄陂文旅融合发展。
去年秋天,来黄陂写生的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肖丰,在清晨的山间捕捉到了独特风光和空旷意境,“我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一幅极简风格的创作。”在他看来,黄陂既保留了原生态自然之美,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现代风貌。
“黄陂有山有水有村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每次到访都有新灵感,不断画出‘今天的黄陂’。”武汉美术馆原馆长樊枫表示,黄陂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成效显著,他去年自驾到大余湾进行创作,这个古村落已有600余年历史,充满生活气息与艺术韵味。“我几乎每年都会来黄陂写生,记录村落的文化形态与自然变迁。”
作为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黄陂坐拥深厚的“大人文”底蕴,3500年的盘龙城遗址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木兰山古建筑群等遗存与“木兰传说”国家级非遗共同铸就“木兰故里”品牌,程朱理学发源地、湖北大鼓与楚剧发祥地等身份叠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姚家山红色火种孕育的红色文化与“无陂不成镇”的侨乡影响力更添厚重。
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禀赋孕育了黄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因。近年来,黄陂更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发展,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在文化传承方面,黄陂以保护弘扬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盘龙文化、红色文化等为重点,强化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通过建成多个非遗工坊、培育非遗传承人,推动 “木兰传说” 等非遗活态传承,并将木兰刺绣、木版年画等技艺融入景区体验与民宿服务,让传统文化可感可及。
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中,黄陂以木兰文化为核心引擎,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域建设“木兰游”。目前已建成23个 “木兰系”景区和2000余家民宿,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木兰游” 入选全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大木兰” 纳入武汉市文旅核心 IP 矩阵。2024年,木兰文化作为武汉三张国际名片之一向全球推介,成为湖北文化 “走出去” 的重要载体。
黄陂的一方好山好水,兼具现代气息与乡愁记忆,成为艺术家激发灵感的绝佳场所。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艺术家们齐聚黄陂,以脚步丈量田畴阡陌、以画笔勾勒山水美景,将黄陂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跃然纸上。这不仅是对黄陂区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赞美,更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就的歌颂。本次美术展也将为黄陂区的文化强区建设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推动黄陂书画艺术创新发展、文化品牌焕发新活力。
温馨提示
“木兰印象”美术展(黄陂临空经济区LINK美术馆)
展出时间将持续至10月17日(每天8:30—17:00)
地址:黄陂区盘龙城航城西路1号
创智产业园LINK美术馆
预约电话:027–61892388
作品欣赏
王诚浩《大余湾一隅》
朱晓果《花乡茶谷2》
樊枫《黄陂姚家集》
毛宗泽《梅店水库小岛》
肖丰《木兰山路》
张昊《林》(木兰春归)
胡学武《龙王尖1 》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9-24 来源:黄陂区文联 作者:
9月17日,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黄陂区委宣传部、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办,黄陂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临空投集团公司承办的“木兰印象”美术展启动仪式暨创作研讨会在武汉黄陂空港新城创智园区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省市文联、美协、武汉美术馆及湖北美术学院等机构的艺术家代表与业内名家,以艺术创作和研讨交流为契机,为黄陂区文化强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此次“木兰印象”美术展,是黄陂区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实践,亦是响应省市文化发展部署的生动行动。展览汇集省内42位艺术名家的60幅作品,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类别,风格兼具具象与抽象表达。这些作品均源自艺术家近两年走遍黄陂山水的创作实践,既展现了木兰山的灵秀、木兰湖的澄澈等自然之美,也描绘了樾和林泉的厚重、大余湾的古韵等人文风貌,更生动定格了黄陂乡村振兴的幸福场景与“两山”理念实践的鲜活图景,为观众奉上精彩的视觉盛宴。
“黄陂作为木兰传说的起源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沈伟表示,本次展览以艺术方式创新诠释木兰文化,展出作品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精彩演绎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擦亮了木兰文化品牌,扩大黄陂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影响力。
“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情感,好的作品总能触动人心,传递时代的精神力量。”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说,黄陂不仅是武汉城市之根,也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本次展品的质量高,内容题材丰富多彩,通过艺术名家的画笔,生动展现了黄陂的自然风貌、人文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助力黄陂文旅融合发展。
去年秋天,来黄陂写生的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肖丰,在清晨的山间捕捉到了独特风光和空旷意境,“我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一幅极简风格的创作。”在他看来,黄陂既保留了原生态自然之美,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现代风貌。
“黄陂有山有水有村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每次到访都有新灵感,不断画出‘今天的黄陂’。”武汉美术馆原馆长樊枫表示,黄陂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成效显著,他去年自驾到大余湾进行创作,这个古村落已有600余年历史,充满生活气息与艺术韵味。“我几乎每年都会来黄陂写生,记录村落的文化形态与自然变迁。”
作为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黄陂坐拥深厚的“大人文”底蕴,3500年的盘龙城遗址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木兰山古建筑群等遗存与“木兰传说”国家级非遗共同铸就“木兰故里”品牌,程朱理学发源地、湖北大鼓与楚剧发祥地等身份叠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姚家山红色火种孕育的红色文化与“无陂不成镇”的侨乡影响力更添厚重。
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禀赋孕育了黄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因。近年来,黄陂更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发展,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在文化传承方面,黄陂以保护弘扬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盘龙文化、红色文化等为重点,强化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通过建成多个非遗工坊、培育非遗传承人,推动 “木兰传说” 等非遗活态传承,并将木兰刺绣、木版年画等技艺融入景区体验与民宿服务,让传统文化可感可及。
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中,黄陂以木兰文化为核心引擎,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域建设“木兰游”。目前已建成23个 “木兰系”景区和2000余家民宿,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木兰游” 入选全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大木兰” 纳入武汉市文旅核心 IP 矩阵。2024年,木兰文化作为武汉三张国际名片之一向全球推介,成为湖北文化 “走出去” 的重要载体。
黄陂的一方好山好水,兼具现代气息与乡愁记忆,成为艺术家激发灵感的绝佳场所。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艺术家们齐聚黄陂,以脚步丈量田畴阡陌、以画笔勾勒山水美景,将黄陂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跃然纸上。这不仅是对黄陂区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赞美,更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就的歌颂。本次美术展也将为黄陂区的文化强区建设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推动黄陂书画艺术创新发展、文化品牌焕发新活力。
温馨提示
“木兰印象”美术展(黄陂临空经济区LINK美术馆)
展出时间将持续至10月17日(每天8:30—17:00)
地址:黄陂区盘龙城航城西路1号
创智产业园LINK美术馆
预约电话:027–61892388
作品欣赏
王诚浩《大余湾一隅》
朱晓果《花乡茶谷2》
樊枫《黄陂姚家集》
毛宗泽《梅店水库小岛》
肖丰《木兰山路》
张昊《林》(木兰春归)
胡学武《龙王尖1 》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