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了繁荣文艺事业设立的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由湖北省文联组织评审,并给予资金扶持,旨在推出湖北的优秀文艺作品,助力湖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今年,『湖北文艺』公众号“荆楚艺韵”专栏,将展示2024年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的丰硕成果,以飨读者。
2024年5月,“笔涌大江流——万双全长江主题书法作品展”在湖北省国画院美术馆开幕。同年9月,万双全凭借此展览入选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
展览以长江文化为主题,共展出作品50余件。篆隶草行楷,五体兼备;斗方扇面,形式多样;既有擘窠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皇皇巨制,也有平尺小品。
书写题材既有历代诗人歌颂长江的诗词文赋,也有作者本人的自作诗词。展出时,每一件作品都配有释文和创作手记,让观众在观看展览作品的同时,还能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思路,以及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怀。
主创·万双全
民盟盟员,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法院驻会书法家,湖北省书协理事,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宜昌市书协副主席。曾荣获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创作奖”,第五、六届书法“黄鹤奖”,曾入围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百强榜,“湖北十大青年书法家”。
代表著作:《伤寒论序万双全五体书法作品集》《写字——屈原文化专版》《双全练字》《解读曹全碑》《名家名帖集字古诗水写字帖》《常用字行书、草书字帖》《名家经典临摹描》等系列丛书50多本。
展览作品欣赏
作品名称:隶书《吏散门阁》
作品尺寸:68×68cm
作品释文: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楼风。并罢芳樽燕,为怆昨时同。韦应物寄杨协律 在田居万双全
创作手记:隶书之美不独在于点画的精致,而更在于结体的宽博;非惟字势的舒展,而更在气势的磅礴。此作以好大王为底,以张迁为面,以篆书为骨,以行草贯气,试图表现汉隶的雄强与豪迈,开张与奇逸。
作品名称:草书《满眼长江水》
作品尺寸:68×45cm
作品释文: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陈与义题画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我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满眼长江水,沁润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我喜,江水欢腾;我忧,泥沙俱下;我怒,惊涛拍岸;我悲,漩涡呜咽……长江的情愫,融入到我的草书创作中,即表现为厚重而灵动,沉郁而奔放。顿之则山安,导之如泉注。蓄势如“高峡平湖,神女无恙”;放纵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何调和这些矛盾关系,是我近年来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读陈与义这首题画诗,第一句就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 “满眼长江水”不激不厉,如涓涓细流;“何郡山”如船夫荡桨,胸胆开张;“里意今在”如高峰坠石,岌岌可危;“中”字一竖,如三峡泄洪,酣畅淋漓,整幅作品,在此处形成高潮。
作品名称:行书《十日佳期》
作品尺寸:180×45cm
作品释文:十日佳期约,山园半亩宫。雨收残暑尽,月出大江空。背屋一亭竹,当门几树桐。我来怜病病,数问主人翁。明雪浪法师中秋日问主人病 甲辰惊蛰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甲辰惊蛰,上完课,学生散去,收拾教室时见砚台中尚有余墨,乃展纸挥毫作书。由于毛笔刚刚洗过,笔肚中还含有大量水分,以笔尖掭墨,写出的笔画中间浓、边沿淡,呈现出水墨氤氲的效果。随着笔尖浓墨逐渐用完,笔肚的水分顺着柱毫快速流向笔端,辅毫所蓄的墨反而浓于笔尖,又呈现出中间淡两边浓的线条效果,在一个用笔节奏里,从开始的墨破水到后来的水破墨,自然切换,全凭笔、墨、水、纸的本性生发。东坡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又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诚哉斯言!
作品名称:小楷《后赤壁赋》
作品尺寸:33×27cm
作品释文: 略
创作手记:于平静中见波澜,此苏子之高妙处也。余作小楷,亦欲模仿此境。近年来,余尝试着将钟繇之雍容质朴,羲之之古雅自然,黄道周之严整峻峭,王铎之宽博淳厚熔为一炉。不追求点画的精致,而更关注点画之间的相互生发,以点造势,因势赋形,形随意动,意随心转,环环相生。力图在静态的书体中,表现出情感的跌宕起伏。
作品名称:篆书《君住长江头》
作品尺寸:68×45cm
作品释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甲辰春深时节 万双全
创作手记:江水悠悠,相思绵绵,情到深处情转薄,道是无情情最深。李之仪此作,回环往复,一叹三咏,真乃情歌绝唱也。读此诗,我马上联想到汉乐府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于是,决定用汉篆风格来表现此诗。汉代篆书线条厚重凝练,方圆兼备;结字宽博,朴厚雄强;字与字之间,相互穿插,因势造型,风姿卓异。行与行之间聚散相依,彼此勾连不断,正与此诗意境相合。书写时,饱蘸水墨,墨色由浓到淡,淡到无墨似有墨,墨有尽而意无穷。落款复用浓墨,与前面呼应,又如太极图,淡到极处复转浓。
作品名称:行书《春日》
作品尺寸:50×180cm
作品释文:春日同参北祖林,千年宝刹隐松荫。塔楼渐与青云绕,寺院依稀鸟迹深。指看双虹风满袖,书禅一味墨生金。两京法主遗声在,赞拜不缘宝磬音。与诸友同游度门寺一首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书法是艺术的更是文化的。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即生活。在一个春日的上午,我与两位书友放下忙碌的工作,同游度门寺,千年宝刹、翳日松阴、楼塔青云、苍苔鸟鸣,令人无比舒适。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们再回想起那个偷得浮生的半日闲,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天上出现了两道彩虹,我们指看云天,风顺着袖口吹进衣服里,鼓起衣袂,飘飘然如遗世独立。主持也好翰墨,茶台背景悬挂着一幅他自己用金粉书写的“茶禅一味”条幅,我们一起品茶、论书,惬意放松。
书法亦如生活。生活需要调剂,书法需要丰富。我们不能只是墨守一家不越雷池,唯有博采众长方能丰富多彩。花园里,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意盎然;学术界,只有百家争鸣才能充满活力。
作品名称:篆书《节临鄂侯驭方鼎》
作品尺寸:68×68cm
作品释文:王南征,伐角、遹,唯还自征,在坯,鄂侯驭方纳壶于王,乃祼之,驭方侑王,王休,乃射,驭方佮王射,驭方休阑,王宴,咸饮,王亲锡驭方玉五嗀,马四匹,矢五束,驭方拜手稽首,对天子丕显休……
创作手记:鄂侯驭方鼎为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南征淮夷回师经过鄂国时受到鄂侯驭方的朝见,并与之共宴、会射的事。一般来讲,西周金文分三个时期:早期尚带有商代象形、族徽的装饰意味,笔画肥美,形如蝌蚪,婉转多变,代表作有《大盂鼎》。中期金文用笔逐渐以线为主,方圆兼备。字形端庄匀称,章法谨严,代表作有《墙盘》。西周晚期的金文,图画文字完全消失,用笔遒劲苍健,结构规律更强,为后来的秦系文字《石鼓文》和小篆奠定了基础。鄂侯驭方鼎用笔成熟,线条苍润,有极强的律动感。临写此铭文,我借鉴了黄宾虹先生的线条,迟涩而厚重,浑厚华滋;结构欹侧,随形就势;章法饱满完整,端庄静穆。
作品名称:行书《细草微风岸》
作品尺寸:68×68cm
作品释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少陵旅夜书怀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方笔,峻峭刚劲,趋于静态,给予人一种力量感和稳定感;圆线,灵活流畅,富于动感,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方圆兼备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是对方笔和圆笔运用的精辟论述。这件作品以方笔起势,“细”扁,“草”长,“微”横展,“风”右探……虽体态各异,然用笔皆以方为主。随着诗意的铺陈,笔意渐次奔放,由静转动,到“病”字以后,逐渐转为以圆笔为主,使转腾挪,大开大合,将整幅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就通篇而言,从“细草”到“官应老”,以方笔为主调,但方中又有圆,比如“樯、野、涌、岂”等字中的圆笔;“病”字以后,以圆笔为主,但圆中也有方,比如“所、似、天、地”等,而且为了强化体势的飞动,墨色也随之越来越淡,落款复用浓墨,字小而紧密,既与后半段的婉转舒展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与前面几行形成呼应。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般,动极生静。
作品名称:行书《群山万壑赴荆门》
作品尺寸:68×136cm
作品释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少陵一首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其中包含了多少艰难苦恨啊?万千委屈无从述,只将心思付琵琶。咀嚼诗意,体会昭君心思。为了民族大义,明知塞外苦寒,毅然入胡和亲。和亲难,过日子更难。风俗习惯不一样,吃不习惯,起居洗漱不习惯,游牧民族婚俗更不习惯,时不时边境还可能会有一点小摩擦,都需要她居中调停……塞外的日子怎一个苦字了得。创作这件作品,以沉郁的涩笔为主基调,以碑为骨,以帖为面,尝试用笔墨语言表达昭君情感。内心越强大,表面越温柔,将所有的矛盾,都云淡风轻地一一化解。
作品名称:行书《维彼岷源》
作品尺寸:90×180cm
作品释文:维彼岷源,维深用长。是为大江,润泽南方。宋杨简诗 甲辰惊蛰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这是一首四言诗,言简而意丰。仅用了十六个字,就把长江的源头、特点、流域、意义说得明明白白。这样的诗一定要用饱含激情的大字才能表现其恢弘壮阔的气势。我用六尺整纸来书写,单字尺寸大约在一尺见方。苏东坡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文徵明也讲:“大字贵结密,不结密则懒散无精神。”所以,此作用笔浑厚,并多用粘连,使几个笔画合并在一起,形成块面效果,强化粗细对比。结体则取法魏碑,追求欹侧变化,字字张扬,并使各种矛盾相互抵消。《国语·郑语》中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和谐才能使万物共生,单一则不可持续。长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吸纳包容,不择细流。地里不能只长一种庄稼,同质化是不能长久的。“是”字独正,“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10-04 来源:湖北文艺公众号 作者:
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了繁荣文艺事业设立的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由湖北省文联组织评审,并给予资金扶持,旨在推出湖北的优秀文艺作品,助力湖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今年,『湖北文艺』公众号“荆楚艺韵”专栏,将展示2024年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的丰硕成果,以飨读者。
2024年5月,“笔涌大江流——万双全长江主题书法作品展”在湖北省国画院美术馆开幕。同年9月,万双全凭借此展览入选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
展览以长江文化为主题,共展出作品50余件。篆隶草行楷,五体兼备;斗方扇面,形式多样;既有擘窠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皇皇巨制,也有平尺小品。
书写题材既有历代诗人歌颂长江的诗词文赋,也有作者本人的自作诗词。展出时,每一件作品都配有释文和创作手记,让观众在观看展览作品的同时,还能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思路,以及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怀。
主创·万双全
民盟盟员,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法院驻会书法家,湖北省书协理事,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宜昌市书协副主席。曾荣获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创作奖”,第五、六届书法“黄鹤奖”,曾入围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百强榜,“湖北十大青年书法家”。
代表著作:《伤寒论序万双全五体书法作品集》《写字——屈原文化专版》《双全练字》《解读曹全碑》《名家名帖集字古诗水写字帖》《常用字行书、草书字帖》《名家经典临摹描》等系列丛书50多本。
展览作品欣赏
作品名称:隶书《吏散门阁》
作品尺寸:68×68cm
作品释文: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楼风。并罢芳樽燕,为怆昨时同。韦应物寄杨协律 在田居万双全
创作手记:隶书之美不独在于点画的精致,而更在于结体的宽博;非惟字势的舒展,而更在气势的磅礴。此作以好大王为底,以张迁为面,以篆书为骨,以行草贯气,试图表现汉隶的雄强与豪迈,开张与奇逸。
作品名称:草书《满眼长江水》
作品尺寸:68×45cm
作品释文: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陈与义题画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我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满眼长江水,沁润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我喜,江水欢腾;我忧,泥沙俱下;我怒,惊涛拍岸;我悲,漩涡呜咽……长江的情愫,融入到我的草书创作中,即表现为厚重而灵动,沉郁而奔放。顿之则山安,导之如泉注。蓄势如“高峡平湖,神女无恙”;放纵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何调和这些矛盾关系,是我近年来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读陈与义这首题画诗,第一句就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 “满眼长江水”不激不厉,如涓涓细流;“何郡山”如船夫荡桨,胸胆开张;“里意今在”如高峰坠石,岌岌可危;“中”字一竖,如三峡泄洪,酣畅淋漓,整幅作品,在此处形成高潮。
作品名称:行书《十日佳期》
作品尺寸:180×45cm
作品释文:十日佳期约,山园半亩宫。雨收残暑尽,月出大江空。背屋一亭竹,当门几树桐。我来怜病病,数问主人翁。明雪浪法师中秋日问主人病 甲辰惊蛰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甲辰惊蛰,上完课,学生散去,收拾教室时见砚台中尚有余墨,乃展纸挥毫作书。由于毛笔刚刚洗过,笔肚中还含有大量水分,以笔尖掭墨,写出的笔画中间浓、边沿淡,呈现出水墨氤氲的效果。随着笔尖浓墨逐渐用完,笔肚的水分顺着柱毫快速流向笔端,辅毫所蓄的墨反而浓于笔尖,又呈现出中间淡两边浓的线条效果,在一个用笔节奏里,从开始的墨破水到后来的水破墨,自然切换,全凭笔、墨、水、纸的本性生发。东坡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又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诚哉斯言!
作品名称:小楷《后赤壁赋》
作品尺寸:33×27cm
作品释文: 略
创作手记:于平静中见波澜,此苏子之高妙处也。余作小楷,亦欲模仿此境。近年来,余尝试着将钟繇之雍容质朴,羲之之古雅自然,黄道周之严整峻峭,王铎之宽博淳厚熔为一炉。不追求点画的精致,而更关注点画之间的相互生发,以点造势,因势赋形,形随意动,意随心转,环环相生。力图在静态的书体中,表现出情感的跌宕起伏。
作品名称:篆书《君住长江头》
作品尺寸:68×45cm
作品释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甲辰春深时节 万双全
创作手记:江水悠悠,相思绵绵,情到深处情转薄,道是无情情最深。李之仪此作,回环往复,一叹三咏,真乃情歌绝唱也。读此诗,我马上联想到汉乐府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于是,决定用汉篆风格来表现此诗。汉代篆书线条厚重凝练,方圆兼备;结字宽博,朴厚雄强;字与字之间,相互穿插,因势造型,风姿卓异。行与行之间聚散相依,彼此勾连不断,正与此诗意境相合。书写时,饱蘸水墨,墨色由浓到淡,淡到无墨似有墨,墨有尽而意无穷。落款复用浓墨,与前面呼应,又如太极图,淡到极处复转浓。
作品名称:行书《春日》
作品尺寸:50×180cm
作品释文:春日同参北祖林,千年宝刹隐松荫。塔楼渐与青云绕,寺院依稀鸟迹深。指看双虹风满袖,书禅一味墨生金。两京法主遗声在,赞拜不缘宝磬音。与诸友同游度门寺一首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书法是艺术的更是文化的。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即生活。在一个春日的上午,我与两位书友放下忙碌的工作,同游度门寺,千年宝刹、翳日松阴、楼塔青云、苍苔鸟鸣,令人无比舒适。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们再回想起那个偷得浮生的半日闲,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天上出现了两道彩虹,我们指看云天,风顺着袖口吹进衣服里,鼓起衣袂,飘飘然如遗世独立。主持也好翰墨,茶台背景悬挂着一幅他自己用金粉书写的“茶禅一味”条幅,我们一起品茶、论书,惬意放松。
书法亦如生活。生活需要调剂,书法需要丰富。我们不能只是墨守一家不越雷池,唯有博采众长方能丰富多彩。花园里,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意盎然;学术界,只有百家争鸣才能充满活力。
作品名称:篆书《节临鄂侯驭方鼎》
作品尺寸:68×68cm
作品释文:王南征,伐角、遹,唯还自征,在坯,鄂侯驭方纳壶于王,乃祼之,驭方侑王,王休,乃射,驭方佮王射,驭方休阑,王宴,咸饮,王亲锡驭方玉五嗀,马四匹,矢五束,驭方拜手稽首,对天子丕显休……
创作手记:鄂侯驭方鼎为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南征淮夷回师经过鄂国时受到鄂侯驭方的朝见,并与之共宴、会射的事。一般来讲,西周金文分三个时期:早期尚带有商代象形、族徽的装饰意味,笔画肥美,形如蝌蚪,婉转多变,代表作有《大盂鼎》。中期金文用笔逐渐以线为主,方圆兼备。字形端庄匀称,章法谨严,代表作有《墙盘》。西周晚期的金文,图画文字完全消失,用笔遒劲苍健,结构规律更强,为后来的秦系文字《石鼓文》和小篆奠定了基础。鄂侯驭方鼎用笔成熟,线条苍润,有极强的律动感。临写此铭文,我借鉴了黄宾虹先生的线条,迟涩而厚重,浑厚华滋;结构欹侧,随形就势;章法饱满完整,端庄静穆。
作品名称:行书《细草微风岸》
作品尺寸:68×68cm
作品释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少陵旅夜书怀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方笔,峻峭刚劲,趋于静态,给予人一种力量感和稳定感;圆线,灵活流畅,富于动感,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方圆兼备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是对方笔和圆笔运用的精辟论述。这件作品以方笔起势,“细”扁,“草”长,“微”横展,“风”右探……虽体态各异,然用笔皆以方为主。随着诗意的铺陈,笔意渐次奔放,由静转动,到“病”字以后,逐渐转为以圆笔为主,使转腾挪,大开大合,将整幅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就通篇而言,从“细草”到“官应老”,以方笔为主调,但方中又有圆,比如“樯、野、涌、岂”等字中的圆笔;“病”字以后,以圆笔为主,但圆中也有方,比如“所、似、天、地”等,而且为了强化体势的飞动,墨色也随之越来越淡,落款复用浓墨,字小而紧密,既与后半段的婉转舒展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与前面几行形成呼应。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般,动极生静。
作品名称:行书《群山万壑赴荆门》
作品尺寸:68×136cm
作品释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少陵一首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其中包含了多少艰难苦恨啊?万千委屈无从述,只将心思付琵琶。咀嚼诗意,体会昭君心思。为了民族大义,明知塞外苦寒,毅然入胡和亲。和亲难,过日子更难。风俗习惯不一样,吃不习惯,起居洗漱不习惯,游牧民族婚俗更不习惯,时不时边境还可能会有一点小摩擦,都需要她居中调停……塞外的日子怎一个苦字了得。创作这件作品,以沉郁的涩笔为主基调,以碑为骨,以帖为面,尝试用笔墨语言表达昭君情感。内心越强大,表面越温柔,将所有的矛盾,都云淡风轻地一一化解。
作品名称:行书《维彼岷源》
作品尺寸:90×180cm
作品释文:维彼岷源,维深用长。是为大江,润泽南方。宋杨简诗 甲辰惊蛰 一泓万双全
创作手记:这是一首四言诗,言简而意丰。仅用了十六个字,就把长江的源头、特点、流域、意义说得明明白白。这样的诗一定要用饱含激情的大字才能表现其恢弘壮阔的气势。我用六尺整纸来书写,单字尺寸大约在一尺见方。苏东坡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文徵明也讲:“大字贵结密,不结密则懒散无精神。”所以,此作用笔浑厚,并多用粘连,使几个笔画合并在一起,形成块面效果,强化粗细对比。结体则取法魏碑,追求欹侧变化,字字张扬,并使各种矛盾相互抵消。《国语·郑语》中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和谐才能使万物共生,单一则不可持续。长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吸纳包容,不择细流。地里不能只长一种庄稼,同质化是不能长久的。“是”字独正,“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