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美术 音乐 曲艺 摄影 舞蹈 民间文艺 书法 电影 杂技 电视 文艺评论

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推向新的高度

发布时间: 2025-10-07 来源: 作者: 黄中骏 [关闭窗口]

十分高兴全程聆听、观摩了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中的12项主体活动之一的“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的五场音乐会,感受良多,浮想联翩。

总体上讲,这届音乐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特色突出,集中展示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的新成果,体现出“长江主题”音乐创作思想、创作观念的开放性、包容性,体现出不断推进“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的扎实力度,预示着“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将推向新高度的美好前景。

作为音乐周开幕的首场音乐会展演的《长江组歌》,以长江流向为主线,以对长江文脉的表现,作为整部作品内容的主题内核,紧扣长江主题,凸显长江文化、长江文明,讲述长江故事,彰显长江精神,艺术性地揭示了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题内涵。作品以具有长江文化、长江文明的地域性特征、民族性特色、时代性特点、人类性特质,引导人们感受长江文化脉动,领悟长江文明新声。

第二场《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作品《和鸣》《楚魂》,拓展了古楚音乐新声的艺术表现功能,对从古楚传承至今的筚路蓝缕、追新求奇、兼收并蓄等精神文化传统,对古楚乃至中华音乐思想之精髓——“和观念”,对古楚音乐八音合鸣恢宏乐制的风貌,对古楚音乐五音繁会的乐思特色,进行了跨越时空的音乐性“对话”、交融,体现出在高度音乐文化自觉前提下的音乐文化自信,和在强烈的创造、创新意识驱动下,通过音乐文化自为体现出的音乐文化自强。

第三场《优秀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唤起了人们的时代记忆,以对民族歌剧发展历史的精练呈示,震撼了人们向文艺经典的致敬之心。

第四场《“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交响序曲《高峡出平湖》是对长江三峡历史巨变的音乐回响。钢琴协奏曲《长江》,对历史经典诗篇内涵进行了意象性、音乐化开掘,是对中华传统文脉的强有力赓续。交响诗《黄鹄临江赋》,以对长江标志性文化符号——黄鹄矶的兴衰起落为兴,谱写了现代湖北为“建成支点”而奋进的乐章。交响曲《长江》一、二乐章,以精当的乐思、新奇的音响、变幻的音色,和具有现代感的和声技法,表现了长江源头秘境的神奇、长江上游磅礴的气势,凸显了“长江人”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

作为音乐周闭幕的第五场《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所演唱的14首作品,更是以对“长江主题”的宽阔观照视阈,与开幕音乐会展演的《长江组歌》相呼应,以长江流域代表性的传统民歌音调与现当代长江主题原创的时代新曲的跨时空交融,雄浑激昂地唱响了对母亲河——长江的深情礼赞。

整个音乐周展演的佳作,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感受,也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期待。我热切期待对现有的佳作做进一步打磨,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实现从佳作到精品乃至经典的跨越,不断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推向新的高度。

期待对“长江主题”进行更开放、更深刻的审美观照,加强对作品总体布局和艺术表现逻辑的设计、调整。应对整部作品的建构(如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进行精心布局,把长江作为举世闻名的大江大河所具有的宏大气势、气度、气派(如汇纳百川,奔流不息,汹涌澎湃、勇往直前等)表现出来。应增强各作品间、各乐段(乐章)间的对比性、差异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使各作品、各乐段(乐章)真正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应着力避免因各作品、各乐段(乐章)间的音型、节奏、结构、乃至风格的相近而导致的“平面性”“同质化”现象,避免作品接受者可能产生的“审美疲劳”。

期待不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表演(演唱、演奏)的水平。所有参与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人们,都应不断提高演唱、演奏的技术水平,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所力图表现的内涵,使自己的演唱、演奏与作品融为一体。同时应认识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每一次演绎,都是对作品所蕴含的“抒情”“会意”“塑形”等表现功能的拓展、创新、创造。所以,每一次“二度创作”,都应当“发愤以抒情”,都应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都应当让音乐作品的接受者听(“看”)出异彩纷呈的“音声景观”,从而实现对音乐作品艺术张力的开掘与丰富。 

(此文系作者在“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推向新的高度

发表时间:2025-10-07 来源: 作者:黄中骏

十分高兴全程聆听、观摩了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中的12项主体活动之一的“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的五场音乐会,感受良多,浮想联翩。

总体上讲,这届音乐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特色突出,集中展示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的新成果,体现出“长江主题”音乐创作思想、创作观念的开放性、包容性,体现出不断推进“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的扎实力度,预示着“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将推向新高度的美好前景。

作为音乐周开幕的首场音乐会展演的《长江组歌》,以长江流向为主线,以对长江文脉的表现,作为整部作品内容的主题内核,紧扣长江主题,凸显长江文化、长江文明,讲述长江故事,彰显长江精神,艺术性地揭示了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题内涵。作品以具有长江文化、长江文明的地域性特征、民族性特色、时代性特点、人类性特质,引导人们感受长江文化脉动,领悟长江文明新声。

第二场《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作品《和鸣》《楚魂》,拓展了古楚音乐新声的艺术表现功能,对从古楚传承至今的筚路蓝缕、追新求奇、兼收并蓄等精神文化传统,对古楚乃至中华音乐思想之精髓——“和观念”,对古楚音乐八音合鸣恢宏乐制的风貌,对古楚音乐五音繁会的乐思特色,进行了跨越时空的音乐性“对话”、交融,体现出在高度音乐文化自觉前提下的音乐文化自信,和在强烈的创造、创新意识驱动下,通过音乐文化自为体现出的音乐文化自强。

第三场《优秀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唤起了人们的时代记忆,以对民族歌剧发展历史的精练呈示,震撼了人们向文艺经典的致敬之心。

第四场《“长江”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交响序曲《高峡出平湖》是对长江三峡历史巨变的音乐回响。钢琴协奏曲《长江》,对历史经典诗篇内涵进行了意象性、音乐化开掘,是对中华传统文脉的强有力赓续。交响诗《黄鹄临江赋》,以对长江标志性文化符号——黄鹄矶的兴衰起落为兴,谱写了现代湖北为“建成支点”而奋进的乐章。交响曲《长江》一、二乐章,以精当的乐思、新奇的音响、变幻的音色,和具有现代感的和声技法,表现了长江源头秘境的神奇、长江上游磅礴的气势,凸显了“长江人”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

作为音乐周闭幕的第五场《长江主题合唱作品展演》所演唱的14首作品,更是以对“长江主题”的宽阔观照视阈,与开幕音乐会展演的《长江组歌》相呼应,以长江流域代表性的传统民歌音调与现当代长江主题原创的时代新曲的跨时空交融,雄浑激昂地唱响了对母亲河——长江的深情礼赞。

整个音乐周展演的佳作,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感受,也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期待。我热切期待对现有的佳作做进一步打磨,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实现从佳作到精品乃至经典的跨越,不断将“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推向新的高度。

期待对“长江主题”进行更开放、更深刻的审美观照,加强对作品总体布局和艺术表现逻辑的设计、调整。应对整部作品的建构(如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进行精心布局,把长江作为举世闻名的大江大河所具有的宏大气势、气度、气派(如汇纳百川,奔流不息,汹涌澎湃、勇往直前等)表现出来。应增强各作品间、各乐段(乐章)间的对比性、差异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使各作品、各乐段(乐章)真正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应着力避免因各作品、各乐段(乐章)间的音型、节奏、结构、乃至风格的相近而导致的“平面性”“同质化”现象,避免作品接受者可能产生的“审美疲劳”。

期待不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表演(演唱、演奏)的水平。所有参与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人们,都应不断提高演唱、演奏的技术水平,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所力图表现的内涵,使自己的演唱、演奏与作品融为一体。同时应认识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每一次演绎,都是对作品所蕴含的“抒情”“会意”“塑形”等表现功能的拓展、创新、创造。所以,每一次“二度创作”,都应当“发愤以抒情”,都应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都应当让音乐作品的接受者听(“看”)出异彩纷呈的“音声景观”,从而实现对音乐作品艺术张力的开掘与丰富。 

(此文系作者在“长江主题”音乐创作生产展演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