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
2025年7月7日下午和7月8日上午,由湖北省摄影家协会、湖北美术学院、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宜昌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湖北乡村摄影潮”——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驻留计划活动两场讲座:傅拥军《田野·乡村·样本》和王远凌《寻乡计划:关于乡村的影像研究》相继在宜昌市新华书店屈原书城开讲。两场讲座以“用镜头记录乡村之美,以影像助力振兴之路”为核心,为湖北乡村摄影潮再添动力。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李亚隆,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肖佳法,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梅健,湖北省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路昌步,宜昌市作协副主席杜鸿,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赵哲,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进都、副主席杨铁军、张彬、王春芳、王彦立、张静以及湖北美院师生、武汉、荆州、恩施、宜昌等地摄协的影友们100多人齐聚现场,见证湖北乡村摄影潮活动正式启动,聆听名家讲座。讲座全程直播,线上2000余人(次)参与观看与互动。讲座由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负责人、秘书长王艺杰主持,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朝晖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
傅拥军老师现任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教育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他2023年发起创办中国乡村摄影艺术中心(泥美术馆),全力推动摄影进乡村,用影像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此次讲座他围绕乡村题材影像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等方面,系统讲解,倾囊相授:从田野调查的样本选择、影像的作品感和仪式感的营造,到如何通过镜头讲述乡村振兴中的民生故事,既有实用的拍摄技巧拆解,也有对“影像赋能乡村”理念的深度阐释,还有鲜活的乡村影像案例。
王远凌老师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影像空间主理人。曾为媒体摄影记者,后做过自由摄影师。2022年,发起“寻乡计划”,旨在解决摄影师拍摄乡村缺乏入口,以及乡村渴望被记录却缺少影像资源的问题。该计划采用低门槛运作模式,摄影师驻留乡村一周,实现乡村与摄影师的互助互赢,共生共享。在这次讲座中,王远凌老师详细介绍了“寻乡计划”的核心内容。他提出“五条线”方法论,即从地貌地形、生态环境、经济产业、历史人文、社会生活五个方面入手,帮助摄影师在乡村找到拍摄切入点,引导他们从整体视角感受乡村,避免仅关注“土味”“复古”“唯美”等表面符号。在影像实践方面,王远凌强调注重“文献档案”影像价值,力求摆脱乡村影像“宣传化”“符号化”的局限。在讲座中,王远凌多次提及“利他性思维”,鼓励摄影师思考能为乡村留下什么,超越个人表达,发挥摄影的社会价值。
两场讲座,干货满满,既有理论分析,探索乡村摄影的底层逻辑,又有方法相授,为乡村摄影开辟最佳入口。参会者时而凝神聆听,时而飞速记录。互动环节,大家纷纷举手提问,以致讲座停不下来,两位老师面对学员提问,耐心解答,倾囊相授,大家纷纷表示这两场讲座对于乡村摄影热爱者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让他们对乡村影像创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收获颇丰。省摄协顾问李亚隆在互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讲座。他认为,傅拥军老师在影像社会领域的组织工作成效显著,发起的影像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居国内前列,还擅长运用人类学、民族学方法研究视觉相关领域,其讲课为湖北乡村振兴摄影实验带来启发。王远凌老师的讲座从方法论入手,从五个方面为摄影师进入乡村摄影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创作的新路径,非常有实用价值。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目的也是持续为“田野调查”和“寻乡计划”搭建交流平台,全力助推湖北乡村摄影潮活动开展,让光影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助力更多人通过影像了解乡村的发展与变迁。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朝晖在致辞中也表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摄影不能缺席。乡村是一块摄影富矿,影像是展示新时代乡村振兴历程的重要艺术形式。他希望有更多的摄影人拿起相机,走进乡村,和农民交朋友,让光影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让更多人通过照片读懂湖北乡村的变迁与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艺力量。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7-10 来源:省摄协 作者:图/李进都 张静
现场合影
2025年7月7日下午和7月8日上午,由湖北省摄影家协会、湖北美术学院、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宜昌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湖北乡村摄影潮”——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驻留计划活动两场讲座:傅拥军《田野·乡村·样本》和王远凌《寻乡计划:关于乡村的影像研究》相继在宜昌市新华书店屈原书城开讲。两场讲座以“用镜头记录乡村之美,以影像助力振兴之路”为核心,为湖北乡村摄影潮再添动力。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李亚隆,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肖佳法,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梅健,湖北省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路昌步,宜昌市作协副主席杜鸿,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赵哲,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进都、副主席杨铁军、张彬、王春芳、王彦立、张静以及湖北美院师生、武汉、荆州、恩施、宜昌等地摄协的影友们100多人齐聚现场,见证湖北乡村摄影潮活动正式启动,聆听名家讲座。讲座全程直播,线上2000余人(次)参与观看与互动。讲座由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负责人、秘书长王艺杰主持,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朝晖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
傅拥军老师现任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教育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他2023年发起创办中国乡村摄影艺术中心(泥美术馆),全力推动摄影进乡村,用影像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此次讲座他围绕乡村题材影像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等方面,系统讲解,倾囊相授:从田野调查的样本选择、影像的作品感和仪式感的营造,到如何通过镜头讲述乡村振兴中的民生故事,既有实用的拍摄技巧拆解,也有对“影像赋能乡村”理念的深度阐释,还有鲜活的乡村影像案例。
王远凌老师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影像空间主理人。曾为媒体摄影记者,后做过自由摄影师。2022年,发起“寻乡计划”,旨在解决摄影师拍摄乡村缺乏入口,以及乡村渴望被记录却缺少影像资源的问题。该计划采用低门槛运作模式,摄影师驻留乡村一周,实现乡村与摄影师的互助互赢,共生共享。在这次讲座中,王远凌老师详细介绍了“寻乡计划”的核心内容。他提出“五条线”方法论,即从地貌地形、生态环境、经济产业、历史人文、社会生活五个方面入手,帮助摄影师在乡村找到拍摄切入点,引导他们从整体视角感受乡村,避免仅关注“土味”“复古”“唯美”等表面符号。在影像实践方面,王远凌强调注重“文献档案”影像价值,力求摆脱乡村影像“宣传化”“符号化”的局限。在讲座中,王远凌多次提及“利他性思维”,鼓励摄影师思考能为乡村留下什么,超越个人表达,发挥摄影的社会价值。
两场讲座,干货满满,既有理论分析,探索乡村摄影的底层逻辑,又有方法相授,为乡村摄影开辟最佳入口。参会者时而凝神聆听,时而飞速记录。互动环节,大家纷纷举手提问,以致讲座停不下来,两位老师面对学员提问,耐心解答,倾囊相授,大家纷纷表示这两场讲座对于乡村摄影热爱者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让他们对乡村影像创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收获颇丰。省摄协顾问李亚隆在互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讲座。他认为,傅拥军老师在影像社会领域的组织工作成效显著,发起的影像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居国内前列,还擅长运用人类学、民族学方法研究视觉相关领域,其讲课为湖北乡村振兴摄影实验带来启发。王远凌老师的讲座从方法论入手,从五个方面为摄影师进入乡村摄影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创作的新路径,非常有实用价值。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目的也是持续为“田野调查”和“寻乡计划”搭建交流平台,全力助推湖北乡村摄影潮活动开展,让光影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助力更多人通过影像了解乡村的发展与变迁。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朝晖在致辞中也表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摄影不能缺席。乡村是一块摄影富矿,影像是展示新时代乡村振兴历程的重要艺术形式。他希望有更多的摄影人拿起相机,走进乡村,和农民交朋友,让光影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让更多人通过照片读懂湖北乡村的变迁与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艺力量。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