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美术 音乐 曲艺 摄影 舞蹈 民间文艺 书法 电影 杂技 电视 文艺评论

评论 | 激活基层书法家协会组织力量——以湖北省书协发动书法作者投稿全国书法展的组织工作为例

发布时间: 2025-08-05 来源: 中国书法报 作者: 曾博文 [关闭窗口]

微信图片_2025-08-04_155018_282.jpg

市县级书协作为贯彻弘扬传统书法文化的神经末梢,是文化文艺系统重要的执行力量。当前,市县级基层书协组织建设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基础弱。囿于各方面条件,基层书协往往处于无固定办公场所、无固定办公经费、无固定工作人员的“三无”状态,其活动能力、执行能力先天缺陷,严重制约书法工作正常开展。二是组织散。作为官方组织,不少市县级书协活动长期停滞,其核心影响力和地位慢慢被其他同类地方书法组织蚕食,陷入恶性循环,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存在感几近全无。三是效能低。基层书协鲜有科学、明确的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导致内驱力严重不足,工作动力、活力严重匮乏。

省级书协如何从组织层面调动市县书协工作积极性,以此推动全省书法事业健康发展是一项难题。对此湖北省书协从动员发动全省作者投稿全国书法展入手,积累了几点激活市县级书协组织力量的经验。  

在“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投稿数量中,湖北省位居全国第一。湖北书法基础不够突出、书法作者基数不大,能够大规模调动全省书法作者广泛参与“全国展”,关键在于发挥了基层书协的积极作用。

一、筑牢组织根基:深化对基层书协组织的信任、尊重与依靠

在现行体制下,基层书协是书法工作执行落地的核心场域,其运行逻辑具有独特性,其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唯有信任、尊重、依靠基层书法组织,方能有效整合全省书法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1. 秉持信任,坚定基层主体地位。广大书法工作者及爱好者扎根基层,基层书协组织能最直接、最敏锐地感知其诉求、关注其动态。湖北省书协在发动全国书法小品展与隶书展的投稿工作中,充分信任基层书法组织力量,以基层书法组织为主体开展动员工作,通过多元化渠道问计于基层,系统聆听专业建议与反馈,并建立高效响应机制。例如,针对部分创作热情高涨但书艺尚需提升的作者群体,采纳基层建议,创新性引入“积分制入会机制”,该机制借鉴美术领域成熟经验,规定作者通过累积参与全国性、省级展览的次数获取相应积分,达到既定标准即可申请省级会员资格,此举不仅有效维护了基层书法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更持续激励其关注并投身于各级专业展览,形成长效提升机制。

2. 恪守尊重,构建平等协作关系。省级书协与市县级书协并非行政隶属关系,而是目标高度一致、地位完全平等的战略协作伙伴。省书协发挥引领与协调作用,各市县级书协组织在统一部署下,高效执行、协同发力。在全国性展览动员过程中,湖北省书协始终坚持与基层书协组织进行充分、友好的协商沟通,尊重各地资源禀赋、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平等姿态有效化解潜在分歧,凝聚共识。具体实践中,部分基层书协为精准掌握投稿信息,采取本地统一收稿、集中寄送的集约化模式;另有地区为最大化动员效能,对市县级书协主席团成员实施目标责任制与督导考核机制,省书协对此均予以充分理解与支持。

3. 强化依靠,提升基层枢纽效能。若由省书协直接对接海量基层作者,虽可获得一手信息,但面对点广面宽、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的现实,信息收集的效率和精准度必然受限。基层书协组织凭借其地缘优势与紧密联系,在掌握作者基础信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湖北省书协将作者发动、动员工作的主导权下放至基层书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精准动员、筛选并推荐具备潜力的投稿作者,这一赋权举措显著提升了基层书协的工作热情与内生动力,使其在长达两个月的核心工作周期内(包括广泛发动、精准动员、稿件统计、组织培训等环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组织保障与执行枢纽作用。

二、激发组织活力:强化对基层书协组织的激励、鼓励与勉励

基层书法组织工作具有滞后性,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活力,只有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激励引导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其组织积极性。

1. 通过制度激励构建协同机制。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制度,依托腾讯会议数字化平台,不定期召开市县书协负责人线上会议,掌握投稿发动情况;通过线下调研、活动开展间隙,与基层书法组织就全国展重要意义进行深度宣贯,面对面解答疑惑,纠正思想偏差,凝聚创作共识。建立指标考核制度,科学研判各地书法创作基础,为各市县级书协设定差异化、可量化的最低投稿目标基线,打造全省拟投稿作者信息台账。不定期通报投稿进度、组织情况,表彰执行得力地区,督导提示工作滞后地区,营造比学赶超积极氛围。

建立投稿联络制度,各市县级书协、书法组织全覆盖建立微信工作群,搭建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与互动交流平台,随时发布投稿信息,转发投稿注意事项,交流创作感悟。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各地书协在投稿期间,组织开展不少于3次的集中看稿会、点评会和培训会,为投稿作者搭建高品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省书协定期征集并择优在官方微信平台刊发各地书协开展看稿会、点评会、培训会等活动的图文资讯,宣传各地书协和书法组织的做法。同时,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高频次向投稿作者发布各个阶段温馨提示,营造浓厚的创作投稿氛围。

2. 通过政策鼓励释放驱动效能。为引导全省书法作者踊跃投稿,省书协制定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鼓励政策。给予入展作者相应奖励,有效激发投稿热情;对组织得力、发动积极、完成任务较好的书法组织,在评优评先、资源倾斜方面优先考量。对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高水平作者,鼓励动员全员投稿,在评优评先、项目扶持、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切实发挥核心创作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    

3. 通过感情勉励振奋担当精神。省书协通过打“感情牌”,以“文化情怀”和“地域荣誉”为核心,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动员、思想引导,号召书法工作者、书法作者,以振兴荆楚书法、弘扬荆楚文化为己任,积极参加全国书法展,为全省书坛争荣誉、争地位,也为自己提书艺、展风采。市县书协精细化执行,以会议、电话、微信、上门等各种方式一对一解难题、作动员,全省书法圈形成人人谈投稿、个个讲备战的蓬勃气象,展现出“书坛兴衰、责无旁贷”的高度共识与“众志成城、共襄盛举”的担当之势,就连远在十堰武当山静修的书法爱好者都深受鼓舞,踊跃投稿。

三、激活组织动能:强化与基层书协组织的走动、互动与带动

书法艺术发展须遵循内在规律,书法工作也是如此。市县级书协组织建设短板突出,是最典型特征和基本现实,相较于主要依靠行政指令的工作模式,书法工作更强调人文性和专业性。

1. 通过“走动”熟悉。书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植于对基层书法真实状况的深刻洞察。省书协主动下沉,通过制度化、常态化“走动”,深入基层一线,注重日常调研,到市里、县里开展活动都会以简单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了解当地书协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还会与基层书协组织负责人、骨干书家单独交流,更加精准把握基层书协政治生态、工作痛点和发展诉求。基于日常走动获得的真实信息,省书协在分配投稿指标时才更加精准,发动投稿时才更加高效,更能赢得基层书协组织的由衷支持。

2. 通过“互动”聚气。市县级书协被动状态明显,“等靠要”思想浓厚,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明晰共同目标,激发内生动力。在组织全国、全省性书法展览、培训、采风、研讨等活动中,湖北省书协有意识吸纳地方书协负责人、基层书法骨干深度参与,使其亲身体验省级工作理念、流程目标,拓宽视野,提升格局。同时,省书协也主动融入并赋能基层书法品牌活动。如协调全国名家深度支持咸宁市李邕书法品牌打造;将四年一届的省级书法展览下移到襄阳市,助力襄阳文化名城建设;大力支持孝感“李白文化”建设、监利市“王遐举故里”书法品牌建设、随州炎帝文化建设、鄂州“张裕钊书法艺术”品牌打造等等。通过深层次、高频次互动,打破省、市、县三级书协组织层级壁垒,让各方相互熟知。基于良性互动,在备战全国书法展投稿发动、培训组织的过程中,厘清与市县书协组织的共同目标以及工作分工,确保朝着既定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3. 通过“带动”赋能。省书协通过“造血式”带动,激活内生动力,助力市县书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石。通过实施全省书法“百人工程”培养计划、中青年书法代表人才培育计划等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引领地方书法事业发展的人才样板。举办专题研修班,提升市县书协负责人的组织管理、学术策划能力。利用省级平台影响力,整合展览、媒体等优质资源,重点向有潜力、有活力的基层书法组织倾斜,为市县优秀人才及品牌活动提供推介渠道。鼓励地方持续夯实书法基础,不断打造书法特色品牌。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ICP备12015471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评论 | 激活基层书法家协会组织力量——以湖北省书协发动书法作者投稿全国书法展的组织工作为例

发表时间:2025-08-05 来源:中国书法报 作者:曾博文

微信图片_2025-08-04_155018_282.jpg

市县级书协作为贯彻弘扬传统书法文化的神经末梢,是文化文艺系统重要的执行力量。当前,市县级基层书协组织建设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基础弱。囿于各方面条件,基层书协往往处于无固定办公场所、无固定办公经费、无固定工作人员的“三无”状态,其活动能力、执行能力先天缺陷,严重制约书法工作正常开展。二是组织散。作为官方组织,不少市县级书协活动长期停滞,其核心影响力和地位慢慢被其他同类地方书法组织蚕食,陷入恶性循环,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存在感几近全无。三是效能低。基层书协鲜有科学、明确的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导致内驱力严重不足,工作动力、活力严重匮乏。

省级书协如何从组织层面调动市县书协工作积极性,以此推动全省书法事业健康发展是一项难题。对此湖北省书协从动员发动全省作者投稿全国书法展入手,积累了几点激活市县级书协组织力量的经验。  

在“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投稿数量中,湖北省位居全国第一。湖北书法基础不够突出、书法作者基数不大,能够大规模调动全省书法作者广泛参与“全国展”,关键在于发挥了基层书协的积极作用。

一、筑牢组织根基:深化对基层书协组织的信任、尊重与依靠

在现行体制下,基层书协是书法工作执行落地的核心场域,其运行逻辑具有独特性,其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唯有信任、尊重、依靠基层书法组织,方能有效整合全省书法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1. 秉持信任,坚定基层主体地位。广大书法工作者及爱好者扎根基层,基层书协组织能最直接、最敏锐地感知其诉求、关注其动态。湖北省书协在发动全国书法小品展与隶书展的投稿工作中,充分信任基层书法组织力量,以基层书法组织为主体开展动员工作,通过多元化渠道问计于基层,系统聆听专业建议与反馈,并建立高效响应机制。例如,针对部分创作热情高涨但书艺尚需提升的作者群体,采纳基层建议,创新性引入“积分制入会机制”,该机制借鉴美术领域成熟经验,规定作者通过累积参与全国性、省级展览的次数获取相应积分,达到既定标准即可申请省级会员资格,此举不仅有效维护了基层书法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更持续激励其关注并投身于各级专业展览,形成长效提升机制。

2. 恪守尊重,构建平等协作关系。省级书协与市县级书协并非行政隶属关系,而是目标高度一致、地位完全平等的战略协作伙伴。省书协发挥引领与协调作用,各市县级书协组织在统一部署下,高效执行、协同发力。在全国性展览动员过程中,湖北省书协始终坚持与基层书协组织进行充分、友好的协商沟通,尊重各地资源禀赋、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平等姿态有效化解潜在分歧,凝聚共识。具体实践中,部分基层书协为精准掌握投稿信息,采取本地统一收稿、集中寄送的集约化模式;另有地区为最大化动员效能,对市县级书协主席团成员实施目标责任制与督导考核机制,省书协对此均予以充分理解与支持。

3. 强化依靠,提升基层枢纽效能。若由省书协直接对接海量基层作者,虽可获得一手信息,但面对点广面宽、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的现实,信息收集的效率和精准度必然受限。基层书协组织凭借其地缘优势与紧密联系,在掌握作者基础信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湖北省书协将作者发动、动员工作的主导权下放至基层书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精准动员、筛选并推荐具备潜力的投稿作者,这一赋权举措显著提升了基层书协的工作热情与内生动力,使其在长达两个月的核心工作周期内(包括广泛发动、精准动员、稿件统计、组织培训等环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组织保障与执行枢纽作用。

二、激发组织活力:强化对基层书协组织的激励、鼓励与勉励

基层书法组织工作具有滞后性,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活力,只有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激励引导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其组织积极性。

1. 通过制度激励构建协同机制。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制度,依托腾讯会议数字化平台,不定期召开市县书协负责人线上会议,掌握投稿发动情况;通过线下调研、活动开展间隙,与基层书法组织就全国展重要意义进行深度宣贯,面对面解答疑惑,纠正思想偏差,凝聚创作共识。建立指标考核制度,科学研判各地书法创作基础,为各市县级书协设定差异化、可量化的最低投稿目标基线,打造全省拟投稿作者信息台账。不定期通报投稿进度、组织情况,表彰执行得力地区,督导提示工作滞后地区,营造比学赶超积极氛围。

建立投稿联络制度,各市县级书协、书法组织全覆盖建立微信工作群,搭建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与互动交流平台,随时发布投稿信息,转发投稿注意事项,交流创作感悟。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各地书协在投稿期间,组织开展不少于3次的集中看稿会、点评会和培训会,为投稿作者搭建高品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省书协定期征集并择优在官方微信平台刊发各地书协开展看稿会、点评会、培训会等活动的图文资讯,宣传各地书协和书法组织的做法。同时,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高频次向投稿作者发布各个阶段温馨提示,营造浓厚的创作投稿氛围。

2. 通过政策鼓励释放驱动效能。为引导全省书法作者踊跃投稿,省书协制定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鼓励政策。给予入展作者相应奖励,有效激发投稿热情;对组织得力、发动积极、完成任务较好的书法组织,在评优评先、资源倾斜方面优先考量。对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高水平作者,鼓励动员全员投稿,在评优评先、项目扶持、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切实发挥核心创作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    

3. 通过感情勉励振奋担当精神。省书协通过打“感情牌”,以“文化情怀”和“地域荣誉”为核心,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动员、思想引导,号召书法工作者、书法作者,以振兴荆楚书法、弘扬荆楚文化为己任,积极参加全国书法展,为全省书坛争荣誉、争地位,也为自己提书艺、展风采。市县书协精细化执行,以会议、电话、微信、上门等各种方式一对一解难题、作动员,全省书法圈形成人人谈投稿、个个讲备战的蓬勃气象,展现出“书坛兴衰、责无旁贷”的高度共识与“众志成城、共襄盛举”的担当之势,就连远在十堰武当山静修的书法爱好者都深受鼓舞,踊跃投稿。

三、激活组织动能:强化与基层书协组织的走动、互动与带动

书法艺术发展须遵循内在规律,书法工作也是如此。市县级书协组织建设短板突出,是最典型特征和基本现实,相较于主要依靠行政指令的工作模式,书法工作更强调人文性和专业性。

1. 通过“走动”熟悉。书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植于对基层书法真实状况的深刻洞察。省书协主动下沉,通过制度化、常态化“走动”,深入基层一线,注重日常调研,到市里、县里开展活动都会以简单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了解当地书协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还会与基层书协组织负责人、骨干书家单独交流,更加精准把握基层书协政治生态、工作痛点和发展诉求。基于日常走动获得的真实信息,省书协在分配投稿指标时才更加精准,发动投稿时才更加高效,更能赢得基层书协组织的由衷支持。

2. 通过“互动”聚气。市县级书协被动状态明显,“等靠要”思想浓厚,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明晰共同目标,激发内生动力。在组织全国、全省性书法展览、培训、采风、研讨等活动中,湖北省书协有意识吸纳地方书协负责人、基层书法骨干深度参与,使其亲身体验省级工作理念、流程目标,拓宽视野,提升格局。同时,省书协也主动融入并赋能基层书法品牌活动。如协调全国名家深度支持咸宁市李邕书法品牌打造;将四年一届的省级书法展览下移到襄阳市,助力襄阳文化名城建设;大力支持孝感“李白文化”建设、监利市“王遐举故里”书法品牌建设、随州炎帝文化建设、鄂州“张裕钊书法艺术”品牌打造等等。通过深层次、高频次互动,打破省、市、县三级书协组织层级壁垒,让各方相互熟知。基于良性互动,在备战全国书法展投稿发动、培训组织的过程中,厘清与市县书协组织的共同目标以及工作分工,确保朝着既定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3. 通过“带动”赋能。省书协通过“造血式”带动,激活内生动力,助力市县书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石。通过实施全省书法“百人工程”培养计划、中青年书法代表人才培育计划等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引领地方书法事业发展的人才样板。举办专题研修班,提升市县书协负责人的组织管理、学术策划能力。利用省级平台影响力,整合展览、媒体等优质资源,重点向有潜力、有活力的基层书法组织倾斜,为市县优秀人才及品牌活动提供推介渠道。鼓励地方持续夯实书法基础,不断打造书法特色品牌。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