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家·信亚东
武汉歌舞剧院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计划、“武汉市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第五、六、八届“金编钟奖”获得者。
泥土滋养的艺术初心
"我是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朴实无华的农民。" 信亚东的艺术之路,深深植根于中原大地的质朴土壤中。
2006年,鞋底沾着田垄间的泥土,信亚东踏入武汉音乐学院,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声乐学习之路。师承武汉音乐学院李万进教授的五年里,窗台上的绿萝从嫩芽长到垂地,他的声音也从生涩变得通透,“恩师用自己一辈子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从稚嫩的自我探索,到科学唱法的专业学习,信亚东的声音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褪去青涩,为他日后的歌剧表演、参赛获奖、舞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李万进教授(与师父鄢继烈)是改变我命运的恩人,那李祝华老师就是明确我人生方向的贵人。”在武汉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信亚东的表演课恩师是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祝华教授,演绎过许多原创歌剧,“她总是让课堂充满着活力和欢声笑语,让学生们在松弛、快乐的氛围中找到表演的欲望、去真实的体验人物。”
在表演课课堂上,从杨白劳、涓生、刘闯等人物角色的饰演,到《十里风雪》《紫藤花》《大雁南飞》经典唱段的演唱,信亚东都一一尝试过,尽管表演稚嫩,技术也缺乏稳定,但李祝华老师总是像妈妈一样宽慰他,让他放下来、沉下来、送下来,认真对待,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因为“演员需要鼓励,更需要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站立起来”。
而这种如师如母的关怀和教导,不仅停留在课堂技艺的打磨上,更延伸至信亚东未来的艺术道路。当李祝华老师推荐他考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时,这个懵懂的青年第一次明确了人生方向——"我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了。"
一个声音点燃的语言梦
刚参加工作的信亚东,住在剧院宿舍,有很多机会可以在楼下剧场欣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文艺团体上演的剧目。一个偶然的机会,楼下剧场中,一个宛如天籁般的声音娓娓道来:“长江从历史走来、荆楚从长江走来、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雪峰一路奔涌而来……”那声音充满力量,穿透厚重的音乐直抵心灵。 那是舞剧《家住长江边》的画外音,由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鄢继烈演绎。
这次震撼的相遇,点燃了信亚东对语言艺术的向往。“朝闻道,夕死可矣。”信亚东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他开始四处打听,最终找到了声音的主人——鄢继烈。然而拜师之路并非坦途。虽然信亚东早已心向往之,并开始参演原创民族歌剧、《黄河大合唱》等实践中摸索语言艺术,但直到2021年11月25日,经过鄢继烈老师长达十年的“考验”,他才终于正式成为其入室弟子。
谈及师父的教导,信亚东感念万分,“他是我现在乃至今后坚定从事舞台艺术创作的灯塔,是我舞台上取得成绩获得良好口碑的压舱石,是我真正认识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教科书,是我一辈子最佩服的精神导师——他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人,什么叫做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而这段跨领域学习语言艺术的经历,在2019年金编钟奖赛场显现魔力。当他唱完著名作曲家方石的原创作品《清江恋歌》后,专家们特别称赞他“吐字清晰、发声通畅”。信亚东坦言:“这和我这些年跟鄢继烈老师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在信亚东看来,舞台上的语言表达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听起来要像真实说话一样自然,但绝非日常闲聊,而是经过戏剧化提炼、有表演支撑的语言,需要深厚积淀。要达到高境界的“说话”,必须深入体验生活、激发真挚情感,再精准表达。这涉及到声、字、情的融合,朗诵艺术中的语流音变、情感节奏、内心节奏、速度、变化、层次等相关问题。“因此,从声乐学习到语言艺术,我并非跨行,而是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暂停旋律,回归本真,让语言掷地有声,开花结果。"
2020年12月,信亚东从工作了十年的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辞职。次年3月,他作为人才被引进到武汉歌舞剧院工作至今。在武汉歌舞剧院工作的这五年,信亚东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个人业务水平也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他更有幸参与了许多大型晚会和惠民演出,与武汉市众多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同台合作。这些前辈艺术家们谦卑善良、真诚正直、博学多才,向他传授了许多做人做艺的真谛。信亚东深深感到,这片艺术土壤肥沃富饶、生机盎然。
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信亚东初心不变。他选择扎下根来,沉下心来,向生活汲取养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如他所秉承和传承的理念一样——“让艺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而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也在持续滋养着信亚东。正是基于这种跨界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探索,让他深刻体会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底层逻辑的共通性,并深刻影响了他对艺术本质的认识。2022年,信亚东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浅谈我在学习歌唱艺术中的一点认识》和《朗诵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性》谈及此类问题。他认为,“学习歌唱,最终的目的是要摆脱技术的限制,学会给声音做减法,寻求自然、松弛。”
千场舞台百炼功
从青涩学子到成熟演员,信亚东的舞台足迹遍布四方: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排练厅,到“金编钟奖”的领奖台;从国家大剧院、全国保利剧院的璀璨灯光下,到居民社区、连队哨卡、边疆高原的简易舞台上——“这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信亚东的艺术角色同样丰富多彩,晚会主持、歌剧人物塑造、《黄河大合唱》的全场朗诵……这些对舞台掌控力要求各异的艺术形式,正是通过了上千场的实践锤炼,才成就了他如今转换自如、游刃有余的舞台风采。
“有前辈说我的主持风格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是在用‘演员’的标准来主持晚会。” 信亚东解释道。那些精准的临场反应和表达,源于当下真实的感受激发,更是长久以来阅读、学习、思考沉淀的结果。他深信:“艺术如果不多思考而只是苦练,那是‘僵硬’的,只有悟明白的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这正如他塑造角色的心得: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经历从“本我”到“非我”的蜕变,让自己真正“成为”那个人。因此,舞台表演的核心在于真听、真看、真感觉! 无论是唱段、台词还是动作,都必须统一于此。每一个动作、表情,都蕴含着自己的“潜台词”。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它之所以成为壮丽的音乐“史诗”,而不仅仅是合唱,朗诵部分功不可没。《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段震撼的朗诵,用语言的艺术,将国破家亡、烧杀抢掠、苦难悲壮、愤慨激昂表现的直击人心,让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完整、更贴近观众。信亚东曾朗诵过十几场这部壮丽史诗,深知其难度——节奏的把握、声音的处理、语流的变幻都需极高掌控力。即使现在,它仍是信亚东不断学习研究的课题。但能参与其中,本身就是对演员专业能力的极高认可。
这些年来,信亚东主持过国家级、省级晚会上百场,担任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解说,也深入基层演出无数次。他始终将每一场都当作“现场直播”,保持常演常新的状态。“无论唱歌、主持、朗诵还是演戏,要在不同舞台间切换自如,关键就三点:积极的状态、稳定的心态,还有最根本的——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用心用情才是真艺术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和田间地头演出,除了环境不一样之外,用的心、用的情、用的爱是一样的。” 这是信亚东最朴素的信念。
他深知,成绩和荣誉终会过去。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始终铭记:“文艺工作者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苦练基本功,扎实前行,永远做一个一辈子都在学习、探索、思考、突破自己的演员。”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领悟艺术的真谛,才能真正领悟文艺为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实现作为文艺工作者让更多的精神食粮得到老百姓认可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亚东的步履,依旧坚定地踏在泥土与舞台之间,带着恩师的嘱托、贵人的指引、师父的教诲,以及那份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对艺术与人民的赤诚。
信亚东艺术简历
信亚东,武汉歌舞剧院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青联第十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系话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鄢继烈嫡传弟子。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师承武汉音乐学院声乐教育家李万进教授。
三次荣获湖北音乐“金编钟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大型文艺晚会数百场。担任主持人、朗诵、独唱任务以及多部舞剧、音乐剧、运动会开幕式配音解说。参演歌剧《洪湖赤卫队》《八月桂花遍地开》《楚庄王》《天使日记》等。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9-01 来源:湖北文艺公众号 作者:习若斐
文艺家·信亚东
武汉歌舞剧院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计划、“武汉市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第五、六、八届“金编钟奖”获得者。
泥土滋养的艺术初心
"我是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朴实无华的农民。" 信亚东的艺术之路,深深植根于中原大地的质朴土壤中。
2006年,鞋底沾着田垄间的泥土,信亚东踏入武汉音乐学院,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声乐学习之路。师承武汉音乐学院李万进教授的五年里,窗台上的绿萝从嫩芽长到垂地,他的声音也从生涩变得通透,“恩师用自己一辈子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从稚嫩的自我探索,到科学唱法的专业学习,信亚东的声音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褪去青涩,为他日后的歌剧表演、参赛获奖、舞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李万进教授(与师父鄢继烈)是改变我命运的恩人,那李祝华老师就是明确我人生方向的贵人。”在武汉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信亚东的表演课恩师是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祝华教授,演绎过许多原创歌剧,“她总是让课堂充满着活力和欢声笑语,让学生们在松弛、快乐的氛围中找到表演的欲望、去真实的体验人物。”
在表演课课堂上,从杨白劳、涓生、刘闯等人物角色的饰演,到《十里风雪》《紫藤花》《大雁南飞》经典唱段的演唱,信亚东都一一尝试过,尽管表演稚嫩,技术也缺乏稳定,但李祝华老师总是像妈妈一样宽慰他,让他放下来、沉下来、送下来,认真对待,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因为“演员需要鼓励,更需要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站立起来”。
而这种如师如母的关怀和教导,不仅停留在课堂技艺的打磨上,更延伸至信亚东未来的艺术道路。当李祝华老师推荐他考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时,这个懵懂的青年第一次明确了人生方向——"我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了。"
一个声音点燃的语言梦
刚参加工作的信亚东,住在剧院宿舍,有很多机会可以在楼下剧场欣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文艺团体上演的剧目。一个偶然的机会,楼下剧场中,一个宛如天籁般的声音娓娓道来:“长江从历史走来、荆楚从长江走来、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雪峰一路奔涌而来……”那声音充满力量,穿透厚重的音乐直抵心灵。 那是舞剧《家住长江边》的画外音,由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鄢继烈演绎。
这次震撼的相遇,点燃了信亚东对语言艺术的向往。“朝闻道,夕死可矣。”信亚东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他开始四处打听,最终找到了声音的主人——鄢继烈。然而拜师之路并非坦途。虽然信亚东早已心向往之,并开始参演原创民族歌剧、《黄河大合唱》等实践中摸索语言艺术,但直到2021年11月25日,经过鄢继烈老师长达十年的“考验”,他才终于正式成为其入室弟子。
谈及师父的教导,信亚东感念万分,“他是我现在乃至今后坚定从事舞台艺术创作的灯塔,是我舞台上取得成绩获得良好口碑的压舱石,是我真正认识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教科书,是我一辈子最佩服的精神导师——他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人,什么叫做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而这段跨领域学习语言艺术的经历,在2019年金编钟奖赛场显现魔力。当他唱完著名作曲家方石的原创作品《清江恋歌》后,专家们特别称赞他“吐字清晰、发声通畅”。信亚东坦言:“这和我这些年跟鄢继烈老师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在信亚东看来,舞台上的语言表达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听起来要像真实说话一样自然,但绝非日常闲聊,而是经过戏剧化提炼、有表演支撑的语言,需要深厚积淀。要达到高境界的“说话”,必须深入体验生活、激发真挚情感,再精准表达。这涉及到声、字、情的融合,朗诵艺术中的语流音变、情感节奏、内心节奏、速度、变化、层次等相关问题。“因此,从声乐学习到语言艺术,我并非跨行,而是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暂停旋律,回归本真,让语言掷地有声,开花结果。"
2020年12月,信亚东从工作了十年的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辞职。次年3月,他作为人才被引进到武汉歌舞剧院工作至今。在武汉歌舞剧院工作的这五年,信亚东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个人业务水平也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他更有幸参与了许多大型晚会和惠民演出,与武汉市众多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同台合作。这些前辈艺术家们谦卑善良、真诚正直、博学多才,向他传授了许多做人做艺的真谛。信亚东深深感到,这片艺术土壤肥沃富饶、生机盎然。
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信亚东初心不变。他选择扎下根来,沉下心来,向生活汲取养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如他所秉承和传承的理念一样——“让艺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而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也在持续滋养着信亚东。正是基于这种跨界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探索,让他深刻体会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底层逻辑的共通性,并深刻影响了他对艺术本质的认识。2022年,信亚东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浅谈我在学习歌唱艺术中的一点认识》和《朗诵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性》谈及此类问题。他认为,“学习歌唱,最终的目的是要摆脱技术的限制,学会给声音做减法,寻求自然、松弛。”
千场舞台百炼功
从青涩学子到成熟演员,信亚东的舞台足迹遍布四方: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排练厅,到“金编钟奖”的领奖台;从国家大剧院、全国保利剧院的璀璨灯光下,到居民社区、连队哨卡、边疆高原的简易舞台上——“这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信亚东的艺术角色同样丰富多彩,晚会主持、歌剧人物塑造、《黄河大合唱》的全场朗诵……这些对舞台掌控力要求各异的艺术形式,正是通过了上千场的实践锤炼,才成就了他如今转换自如、游刃有余的舞台风采。
“有前辈说我的主持风格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是在用‘演员’的标准来主持晚会。” 信亚东解释道。那些精准的临场反应和表达,源于当下真实的感受激发,更是长久以来阅读、学习、思考沉淀的结果。他深信:“艺术如果不多思考而只是苦练,那是‘僵硬’的,只有悟明白的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这正如他塑造角色的心得: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经历从“本我”到“非我”的蜕变,让自己真正“成为”那个人。因此,舞台表演的核心在于真听、真看、真感觉! 无论是唱段、台词还是动作,都必须统一于此。每一个动作、表情,都蕴含着自己的“潜台词”。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它之所以成为壮丽的音乐“史诗”,而不仅仅是合唱,朗诵部分功不可没。《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段震撼的朗诵,用语言的艺术,将国破家亡、烧杀抢掠、苦难悲壮、愤慨激昂表现的直击人心,让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完整、更贴近观众。信亚东曾朗诵过十几场这部壮丽史诗,深知其难度——节奏的把握、声音的处理、语流的变幻都需极高掌控力。即使现在,它仍是信亚东不断学习研究的课题。但能参与其中,本身就是对演员专业能力的极高认可。
这些年来,信亚东主持过国家级、省级晚会上百场,担任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解说,也深入基层演出无数次。他始终将每一场都当作“现场直播”,保持常演常新的状态。“无论唱歌、主持、朗诵还是演戏,要在不同舞台间切换自如,关键就三点:积极的状态、稳定的心态,还有最根本的——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用心用情才是真艺术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和田间地头演出,除了环境不一样之外,用的心、用的情、用的爱是一样的。” 这是信亚东最朴素的信念。
他深知,成绩和荣誉终会过去。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始终铭记:“文艺工作者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苦练基本功,扎实前行,永远做一个一辈子都在学习、探索、思考、突破自己的演员。”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领悟艺术的真谛,才能真正领悟文艺为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实现作为文艺工作者让更多的精神食粮得到老百姓认可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亚东的步履,依旧坚定地踏在泥土与舞台之间,带着恩师的嘱托、贵人的指引、师父的教诲,以及那份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对艺术与人民的赤诚。
信亚东艺术简历
信亚东,武汉歌舞剧院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青联第十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系话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鄢继烈嫡传弟子。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师承武汉音乐学院声乐教育家李万进教授。
三次荣获湖北音乐“金编钟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大型文艺晚会数百场。担任主持人、朗诵、独唱任务以及多部舞剧、音乐剧、运动会开幕式配音解说。参演歌剧《洪湖赤卫队》《八月桂花遍地开》《楚庄王》《天使日记》等。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