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26日,第二届楚简骨干高级研修班在湖北荆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员,在为期一周的集中研修中系统学习、积极交流,顺利完成全部课程。

26日上午,举办了结业仪式。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兼书法培训中心主任高庆春,荆门市文联党组书记陈亚妮,荆门市书协主席潘丹良先后讲话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副院长樊利杰作学习小结,结业仪式由湖北省书法院楚简书法研究中心秘书长严国珍主持。

高庆春讲话中,鼓励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后,以时间为基,用科学方法继续钻研楚简,将7天所学融入长期艺术历程,在坚守中感受楚简研究和创作的乐趣。
陈亚妮首先祝贺第二届楚简书法高研班在精心谋划与组织下圆满成功,认为本次培训涵盖理论授课、临摹与创作、作品打造与实地考察,可谓高层次、高规格、高效率。同时,学员素质高、专业过硬、学习热忱令人印象深刻。她祝全体学员学有所成,期待大家常回荆门交流做客,延续友谊。
潘丹良致辞时强调,1993 年出土的 804 枚共13100字的郭店楚简意义重大,全体学员在本次培训中专注投入的学习态度令人感动。他呼吁大家以此次研修为起点,持续深耕楚简研究与传播事业。
樊利杰表示,经过一周紧张、有序的学习,按照计划,本次高研班的培训事项已顺利完成。来时心怀渴求,归时满载知识与情谊。临别之际,樊利杰寄语学员,要永葆对艺术的纯粹之心,回去后要坚持研习、传播楚简书法,以“小火慢炖”坚守深耕;把握时代机遇,打造楚简书法艺术高度;注重综合修养,让技法承载情感与生命意义。最后,他叮嘱学员归家后保重身体,铭记这段珍贵的师生情谊与学习时光。

与会领导及导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张承瑜、马天益、张大军、赵灵丽、康芸溪、左建桥相继发言。他们回顾了难忘的学习时光,在这里,他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得到了成长。他们对主办方的付出表示感谢。

学员代表张承瑜、马天益、张大军、赵灵丽、康芸溪、左建桥发言
本次高研班通过理论讲授、实操辅导与作品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员对楚简书法的理解与创作能力。各位专家授课风格各异,或严谨深邃,或风趣灵动,内容各有侧重,观点亦不尽相同,但彼此学识与经验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不仅涵盖工具书使用、字法源流辨析、楚文字笔画特征、笔法结构、章法布局等基础内容,更引导学员体悟楚简的气韵与格调,进而思考秩序与自由、技法与道法之间的哲学关系。专家们将多年积累的心得与经验倾囊相授,帮助学员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融汇“厚重刚劲的金石味”与“灵动爽利的书写性”,在追求正大气象的同时不失笔墨情趣。特别是研学活动,以“行走的课堂”为理念,将学术讲授与实地探访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学员的艺术视野,更让楚简书法从纸面走入现实,真正做到了“学”“行”相济,为楚简书法的当代传承注入了生动而深刻的内涵。

本次高研班为“全公益”性质,学员学费及学习期间食宿均由主办方承担。招生采取网上报名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在近400位报名者中,经过公平公正评审,最终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30名学员参加学习,其中包括17名中国书协会员。
该班由中国书协理论研究处、湖北省书协、湖北省书法院与湖北省群众艺术馆、荆门市文联、荆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由湖北省书法院楚简书法研究中心承办。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10-30 来源:省书法院 作者:文图/张承瑜 晏晋芳

10月20-26日,第二届楚简骨干高级研修班在湖北荆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员,在为期一周的集中研修中系统学习、积极交流,顺利完成全部课程。

26日上午,举办了结业仪式。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兼书法培训中心主任高庆春,荆门市文联党组书记陈亚妮,荆门市书协主席潘丹良先后讲话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副院长樊利杰作学习小结,结业仪式由湖北省书法院楚简书法研究中心秘书长严国珍主持。

高庆春讲话中,鼓励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后,以时间为基,用科学方法继续钻研楚简,将7天所学融入长期艺术历程,在坚守中感受楚简研究和创作的乐趣。
陈亚妮首先祝贺第二届楚简书法高研班在精心谋划与组织下圆满成功,认为本次培训涵盖理论授课、临摹与创作、作品打造与实地考察,可谓高层次、高规格、高效率。同时,学员素质高、专业过硬、学习热忱令人印象深刻。她祝全体学员学有所成,期待大家常回荆门交流做客,延续友谊。
潘丹良致辞时强调,1993 年出土的 804 枚共13100字的郭店楚简意义重大,全体学员在本次培训中专注投入的学习态度令人感动。他呼吁大家以此次研修为起点,持续深耕楚简研究与传播事业。
樊利杰表示,经过一周紧张、有序的学习,按照计划,本次高研班的培训事项已顺利完成。来时心怀渴求,归时满载知识与情谊。临别之际,樊利杰寄语学员,要永葆对艺术的纯粹之心,回去后要坚持研习、传播楚简书法,以“小火慢炖”坚守深耕;把握时代机遇,打造楚简书法艺术高度;注重综合修养,让技法承载情感与生命意义。最后,他叮嘱学员归家后保重身体,铭记这段珍贵的师生情谊与学习时光。

与会领导及导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张承瑜、马天益、张大军、赵灵丽、康芸溪、左建桥相继发言。他们回顾了难忘的学习时光,在这里,他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得到了成长。他们对主办方的付出表示感谢。

学员代表张承瑜、马天益、张大军、赵灵丽、康芸溪、左建桥发言
本次高研班通过理论讲授、实操辅导与作品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员对楚简书法的理解与创作能力。各位专家授课风格各异,或严谨深邃,或风趣灵动,内容各有侧重,观点亦不尽相同,但彼此学识与经验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不仅涵盖工具书使用、字法源流辨析、楚文字笔画特征、笔法结构、章法布局等基础内容,更引导学员体悟楚简的气韵与格调,进而思考秩序与自由、技法与道法之间的哲学关系。专家们将多年积累的心得与经验倾囊相授,帮助学员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融汇“厚重刚劲的金石味”与“灵动爽利的书写性”,在追求正大气象的同时不失笔墨情趣。特别是研学活动,以“行走的课堂”为理念,将学术讲授与实地探访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学员的艺术视野,更让楚简书法从纸面走入现实,真正做到了“学”“行”相济,为楚简书法的当代传承注入了生动而深刻的内涵。

本次高研班为“全公益”性质,学员学费及学习期间食宿均由主办方承担。招生采取网上报名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在近400位报名者中,经过公平公正评审,最终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30名学员参加学习,其中包括17名中国书协会员。
该班由中国书协理论研究处、湖北省书协、湖北省书法院与湖北省群众艺术馆、荆门市文联、荆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由湖北省书法院楚简书法研究中心承办。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