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锋:土家族,1947年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五里乡上六峰村人,当过农民、基层干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武汉大学文学学士,鲁迅文学院第六期结业。曾任《湖北文艺》编辑部主任、《长江文艺》小说组长、《今古传奇》主编、编审。曾挂职任恩施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建始县委副书记,曾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民宗外侨专委会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志》编纂委员会副总纂等职。长期从事文艺期刊的编辑和出版管理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两次获得国务院、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获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纪念章”。长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是我国知名少数民族作家。两次获得全国文学“骏马奖”,曾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重庆市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省、市文学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最后一只白虎》《白虎寨》《武陵王》(8部,与人合作),中短篇小说集《退役军犬》《动物小说选》《红豺》《定风草》,散文集《鹤之峰》《梦回清江》《西望溇水》《东瞻西望》《我在省文联39年》,文艺论文集《南窗谈艺》等。出版有《李传锋文集》(三卷本)、《三书舫文存》(8卷本,2025年出版)。
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退休之后,成立了“李传锋民族文学工作室”,专注于民族文学的研究和创作。
李传锋出版作品集目录
长篇小说:
《最后一只白虎》,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
《最后一只白虎》,香港科华出版社1999年出版
《林莽英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出版
《白虎寨》,作家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白虎啸天》(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文星曜天》(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恨海情天》(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酉水流香》(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出版
《武陵王之秦良玉》(与人合作),重庆出版社2016年出版
《武陵王之虓镇海疆》(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
《武陵王之凤鼎唐崖》(与人合作),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武陵王之皇木遗恨》(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出版
《李传锋文集》(三卷本),芳草杂志社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吊脚楼上风铃响》,长江少儿出版社2025年出版
中短篇小说集:
《退役军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
《动物小说选》,作家出版社1993年出版
《红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出版
《李传锋传奇动物系列•林莽英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传锋传奇动物系列•退役军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出版
《定风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李传锋卷》(湖北作家文库第四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
散文集:
《鹤之峰》,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
《梦回清江》,武汉出版社2002年出版
《西望溇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
《我在省文联39年》(回忆文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东瞻西望》(游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出版
文艺评论集:
《南窗谈艺》,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出版
有关文学研究著作
《田子寿诗集校注》(与人合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
《田国华诗集校注》(与人合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出版
《田子寿田国华诗集校注》(与人合作),荆楚文库•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李传锋研究专集》(特•赛音巴雅尔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小说林中的动物》(邹建军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李传锋文学作品获奖情况
短篇小说《退役军犬》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短篇小说奖(该奖后来更名骏马奖)。
散文《高山•大海•日出》1985年获武汉作协第二届会员文学奖。
动物小说《牧鸡奴》1985年获武汉作协中青年优秀文学作品奖。
报告文学《照京岩》1988年获湖北日报“金金龙杯”奖。
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2002年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长篇奖。
儿童版动物小说集《退役军犬》2008年获湖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电影剧本《抢人》(与人合作改编)2013年获湖北省电影文学剧本大赛评委大奖。
中篇小说《菊哥的婚事》2014年获《长江丛刊》年度优秀作品奖。
长篇小说《白虎寨》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20年获湖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长篇历史小说《秦良玉》(与人合作)2017年获重庆市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长篇历史小说《虓镇海疆》(与人合作)2019年获宜昌市“屈原文艺创作奖”。
长篇历史小说《皇木遗恨》(与人合作)2022年获恩施州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9年9月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第2019510599号。
散文《上六峰的朗朗书声》2020年获《民族大家庭》刊物奖。
2021年7月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中共中央颁发。
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武陵王》(全8册)2024年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长篇小说奖,(见《湖北日报》3月20日头版)
儿童长篇小说《吊脚楼上风铃响》由长江少儿社申报获2025年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项目。
写尽红军英雄志
——遥祭王愿坚老师
我不相信您会这么早离开我们,我不相信!您的艺术青春不正在焕发有如春花吗?您的宏伟写作计划不正在一步步实现吗?但您真的去了,含着遗憾去了。当我收到那黑色的讣告时,不禁潸然泪下。
在我们这一代文学青年中,王愿坚,是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从初中的课本里读到您,更因为您的《党费》,您的《七根火柴》曾给我们心灵以极大撞击。
我永远也忘不了共产党员黄新,忘不了那些咸菜,忘不了那几根躺在党费证里的火柴头。您终生从事红军题材的写作,您以如椽之笔写尽红军英雄志。是您把红军战史的文学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您,那是秋天的北京,我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校给我们每个学员请了导师,我的导师就是您。我知道,许多青年作者十分崇拜您,能给您当学生也是一种荣幸。初次见面,是在朝阳区小雅宝胡同79号,那是一处豆花儿正红的小院,同去的有鄂温克族的乌热尔图,蒙古族的伊德尔夫,加上您和我,您的小院就成了四个民族的创作之家。我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但那鲜红的豆花,名贵的菊花,洁白的雪花,还有那巷子口风沙中永远弥漫着香味的烤红薯、炒花生,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您是一个对革命充满激情的作家。您记得当时许多作家正热衷于展示伤口和诅咒生活,但您对我们说:“对生活要热爱,这是一个作家对生活色调的基本理解。”您说:“我们的生活中有苦难,有血还有泪,革命是需要付出的,但革命一定会开花结果。”讲着讲着,您又情不自禁地讲到了长征,您说:“当年,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胸中一颗心,肩上一支枪,口里一支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苦。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同志对党的崭新关系,一切都为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这个阶级确立了一种标准,做人的标准,工作的标准,对待困难的标准。”您说得很真诚也很感人。您这样要求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
您一直以红军战士为榜样走自己的创作之路,您在四十年的创作经历中,多次深入老革命根据地,并沿着雪山草地、大渡河、长征路线追寻革命前辈的英雄斗争业绩和艰苦崎岖的历程。您在不长的时期,陆续写出了几十篇优秀短篇小说,您的作品含血带泪,总是那么激动人心,塑造的是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苏区人民在白色恐怖下英勇斗争的动人情景,这些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我还知道,您长时期地参加了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采访、编辑工作,您还与人合作,写出了《闪闪的红星》和《四渡赤水》,后来,您连续发表了《路标》《足迹》《标准》《虹》等中短篇小说 ,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动人的生活故事和光辉形象。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您带病坚持创作,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草地》。
愿坚老师,我们之所以崇拜您,是因为您对革命的一片赤诚,您对党的文学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表现了一个社会主义作家高尚的政治品质和责任感。您在生命垂危时刻还念念不忘“我这一生的志向是写尽红军英雄志”。这句话概括了一个优秀的党员作家为之奋斗的文学精神。您生前已取得的文学成就和您的文学风格 ,已使您成为表现长征题材的杰出作家和研究长征这一伟大历史课题的专家。您是同代人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如果不是病魔夺走了您的生命,如果不是死神捏碎了您宏伟的心愿,在建党七十周年的日子里,王愿坚,我的老师,您,一定会捧出情深意长的大作品来向党的生日献礼,真的,我坚信这点,因为歌颂革命已是您生命 的一部分。
愿坚老师,您还记得吗?我送给您 看的第一篇小说 ,是《烟姐儿》,写的是一个土家妹子种烟叶的故事。那是我的小说处女作,我怀着惴惴的心情向您求教。您读后,给予了我极大鼓励。您说,您对这篇作品“很是喜欢”,“可以说是近年来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一块璞玉”,您说《烟姐儿》“为新的生话唱了一曲动情的歌”。我当然明白,您 在鼓励一个少数民族的青年作者,您是针对另一种创作倾向在鼓励我,您要我“特别重视”这篇习作,“它可以算作您的一个路标”,您还叫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千万不要刻意去追求鲜花和掌声。我明白了,当您写出《党费》时,您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路标,然后沿着这条文学的长征之路一直走下来了。
在文学讲习所毕业前夕,您给我写了一首诗,抄在宣纸上,是这样几句:“豆花小院雨如丝,常忆京都夜话时,湘北早鸿江上过,衔来佳作慰情思。”近十年来,您的诗句总让我感到愧疚,我文笔懒惰,又忙于刊务,虽然常忆京都夜话,但未能衔上佳作慰您情思。您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之间常有鸿雁往返,特别当我主编《今古传奇》遇到困难和压力时,您力排众议,站在学生一边,担任刊物顾问,为文学的大众化且鼓且呼。就在您病危前夕,我们还收到了您为《今古传奇》刊庆十周年写的赠言,那是您的绝笔,那是一份极珍贵的纪念。
愿坚老师啊,永别了!您的文学精神永在,您的志向永在,学生不会忘记您,我们这一代读者不会忘记您。
(此文写于1991年3月19日,是时,北京八宝山正为愿坚老师举行告别仪式。)
更多作品可点以下附件下载阅读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邮政邮编:43007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66号
发表时间:2025-04-23 来源:文学艺术院 作者:李传锋
李传锋:土家族,1947年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五里乡上六峰村人,当过农民、基层干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武汉大学文学学士,鲁迅文学院第六期结业。曾任《湖北文艺》编辑部主任、《长江文艺》小说组长、《今古传奇》主编、编审。曾挂职任恩施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建始县委副书记,曾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民宗外侨专委会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志》编纂委员会副总纂等职。长期从事文艺期刊的编辑和出版管理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两次获得国务院、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获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纪念章”。长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是我国知名少数民族作家。两次获得全国文学“骏马奖”,曾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重庆市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省、市文学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最后一只白虎》《白虎寨》《武陵王》(8部,与人合作),中短篇小说集《退役军犬》《动物小说选》《红豺》《定风草》,散文集《鹤之峰》《梦回清江》《西望溇水》《东瞻西望》《我在省文联39年》,文艺论文集《南窗谈艺》等。出版有《李传锋文集》(三卷本)、《三书舫文存》(8卷本,2025年出版)。
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退休之后,成立了“李传锋民族文学工作室”,专注于民族文学的研究和创作。
李传锋出版作品集目录
长篇小说:
《最后一只白虎》,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
《最后一只白虎》,香港科华出版社1999年出版
《林莽英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出版
《白虎寨》,作家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白虎啸天》(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文星曜天》(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恨海情天》(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武陵王之酉水流香》(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出版
《武陵王之秦良玉》(与人合作),重庆出版社2016年出版
《武陵王之虓镇海疆》(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
《武陵王之凤鼎唐崖》(与人合作),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武陵王之皇木遗恨》(与人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出版
《李传锋文集》(三卷本),芳草杂志社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吊脚楼上风铃响》,长江少儿出版社2025年出版
中短篇小说集:
《退役军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
《动物小说选》,作家出版社1993年出版
《红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出版
《李传锋传奇动物系列•林莽英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传锋传奇动物系列•退役军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出版
《定风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李传锋卷》(湖北作家文库第四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
散文集:
《鹤之峰》,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
《梦回清江》,武汉出版社2002年出版
《西望溇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
《我在省文联39年》(回忆文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东瞻西望》(游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出版
文艺评论集:
《南窗谈艺》,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出版
有关文学研究著作
《田子寿诗集校注》(与人合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
《田国华诗集校注》(与人合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出版
《田子寿田国华诗集校注》(与人合作),荆楚文库•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李传锋研究专集》(特•赛音巴雅尔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小说林中的动物》(邹建军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李传锋文学作品获奖情况
短篇小说《退役军犬》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短篇小说奖(该奖后来更名骏马奖)。
散文《高山•大海•日出》1985年获武汉作协第二届会员文学奖。
动物小说《牧鸡奴》1985年获武汉作协中青年优秀文学作品奖。
报告文学《照京岩》1988年获湖北日报“金金龙杯”奖。
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2002年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长篇奖。
儿童版动物小说集《退役军犬》2008年获湖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电影剧本《抢人》(与人合作改编)2013年获湖北省电影文学剧本大赛评委大奖。
中篇小说《菊哥的婚事》2014年获《长江丛刊》年度优秀作品奖。
长篇小说《白虎寨》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20年获湖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长篇历史小说《秦良玉》(与人合作)2017年获重庆市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长篇历史小说《虓镇海疆》(与人合作)2019年获宜昌市“屈原文艺创作奖”。
长篇历史小说《皇木遗恨》(与人合作)2022年获恩施州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9年9月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第2019510599号。
散文《上六峰的朗朗书声》2020年获《民族大家庭》刊物奖。
2021年7月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中共中央颁发。
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武陵王》(全8册)2024年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长篇小说奖,(见《湖北日报》3月20日头版)
儿童长篇小说《吊脚楼上风铃响》由长江少儿社申报获2025年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项目。
写尽红军英雄志
——遥祭王愿坚老师
我不相信您会这么早离开我们,我不相信!您的艺术青春不正在焕发有如春花吗?您的宏伟写作计划不正在一步步实现吗?但您真的去了,含着遗憾去了。当我收到那黑色的讣告时,不禁潸然泪下。
在我们这一代文学青年中,王愿坚,是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从初中的课本里读到您,更因为您的《党费》,您的《七根火柴》曾给我们心灵以极大撞击。
我永远也忘不了共产党员黄新,忘不了那些咸菜,忘不了那几根躺在党费证里的火柴头。您终生从事红军题材的写作,您以如椽之笔写尽红军英雄志。是您把红军战史的文学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您,那是秋天的北京,我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校给我们每个学员请了导师,我的导师就是您。我知道,许多青年作者十分崇拜您,能给您当学生也是一种荣幸。初次见面,是在朝阳区小雅宝胡同79号,那是一处豆花儿正红的小院,同去的有鄂温克族的乌热尔图,蒙古族的伊德尔夫,加上您和我,您的小院就成了四个民族的创作之家。我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但那鲜红的豆花,名贵的菊花,洁白的雪花,还有那巷子口风沙中永远弥漫着香味的烤红薯、炒花生,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您是一个对革命充满激情的作家。您记得当时许多作家正热衷于展示伤口和诅咒生活,但您对我们说:“对生活要热爱,这是一个作家对生活色调的基本理解。”您说:“我们的生活中有苦难,有血还有泪,革命是需要付出的,但革命一定会开花结果。”讲着讲着,您又情不自禁地讲到了长征,您说:“当年,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胸中一颗心,肩上一支枪,口里一支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苦。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同志对党的崭新关系,一切都为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这个阶级确立了一种标准,做人的标准,工作的标准,对待困难的标准。”您说得很真诚也很感人。您这样要求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
您一直以红军战士为榜样走自己的创作之路,您在四十年的创作经历中,多次深入老革命根据地,并沿着雪山草地、大渡河、长征路线追寻革命前辈的英雄斗争业绩和艰苦崎岖的历程。您在不长的时期,陆续写出了几十篇优秀短篇小说,您的作品含血带泪,总是那么激动人心,塑造的是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苏区人民在白色恐怖下英勇斗争的动人情景,这些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我还知道,您长时期地参加了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采访、编辑工作,您还与人合作,写出了《闪闪的红星》和《四渡赤水》,后来,您连续发表了《路标》《足迹》《标准》《虹》等中短篇小说 ,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动人的生活故事和光辉形象。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您带病坚持创作,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草地》。
愿坚老师,我们之所以崇拜您,是因为您对革命的一片赤诚,您对党的文学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表现了一个社会主义作家高尚的政治品质和责任感。您在生命垂危时刻还念念不忘“我这一生的志向是写尽红军英雄志”。这句话概括了一个优秀的党员作家为之奋斗的文学精神。您生前已取得的文学成就和您的文学风格 ,已使您成为表现长征题材的杰出作家和研究长征这一伟大历史课题的专家。您是同代人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如果不是病魔夺走了您的生命,如果不是死神捏碎了您宏伟的心愿,在建党七十周年的日子里,王愿坚,我的老师,您,一定会捧出情深意长的大作品来向党的生日献礼,真的,我坚信这点,因为歌颂革命已是您生命 的一部分。
愿坚老师,您还记得吗?我送给您 看的第一篇小说 ,是《烟姐儿》,写的是一个土家妹子种烟叶的故事。那是我的小说处女作,我怀着惴惴的心情向您求教。您读后,给予了我极大鼓励。您说,您对这篇作品“很是喜欢”,“可以说是近年来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一块璞玉”,您说《烟姐儿》“为新的生话唱了一曲动情的歌”。我当然明白,您 在鼓励一个少数民族的青年作者,您是针对另一种创作倾向在鼓励我,您要我“特别重视”这篇习作,“它可以算作您的一个路标”,您还叫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千万不要刻意去追求鲜花和掌声。我明白了,当您写出《党费》时,您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路标,然后沿着这条文学的长征之路一直走下来了。
在文学讲习所毕业前夕,您给我写了一首诗,抄在宣纸上,是这样几句:“豆花小院雨如丝,常忆京都夜话时,湘北早鸿江上过,衔来佳作慰情思。”近十年来,您的诗句总让我感到愧疚,我文笔懒惰,又忙于刊务,虽然常忆京都夜话,但未能衔上佳作慰您情思。您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之间常有鸿雁往返,特别当我主编《今古传奇》遇到困难和压力时,您力排众议,站在学生一边,担任刊物顾问,为文学的大众化且鼓且呼。就在您病危前夕,我们还收到了您为《今古传奇》刊庆十周年写的赠言,那是您的绝笔,那是一份极珍贵的纪念。
愿坚老师啊,永别了!您的文学精神永在,您的志向永在,学生不会忘记您,我们这一代读者不会忘记您。
(此文写于1991年3月19日,是时,北京八宝山正为愿坚老师举行告别仪式。)
更多作品可点以下附件下载阅读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荆楚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一号 邮政邮编:430071
联系电话:027-68880703 留言信箱:hbswlwczx@126.com
鄂ICP备12015471号-2